1.按決策目標的影響程度不同,決策可以分為戰略性決策和戰術性決策
戰略性決策是指與發展方向和遠景規劃等有關的高層次決策,通常包括組織目標、方針的確定,組織機構的調整等。戰略決策是具有宏觀性、全局性、方向性和原則性等特征的一種決策,其影響深遠,意義重大。
戰術性決策是具有微觀性、局部性、區域性和階段性特征的一種決策,其目標具體,問題單一。戰術性決策通常包括管理性決策和業務性決策。管理性決策,是在組織內貫徹的決策,屬于戰略決策執行過程中的具體決策。業務性決策,也稱為作業決策,是日常工作中為提高生產效率、工作效率而做出的決策,牽涉范圍較窄,只對組織產生局部影響。
一般來說,戰術決策是戰略決策的延續和細化,應服務于戰略目標。戰術上的勝利并不一定是戰略上的,有時情況可能恰恰相反。
2.按決策問題的重復程度不同,決策可以分為程序化決策與非程序化決策
組織中的問題可分為兩類:一類是例行問題,另一類是例外問題。例行問題是指那些重復出現的、日常的管理問題;例外問題則是指那些偶然發生的、新穎的、性質及結構不明的、具有重大影響的問題,如組織結構變化、重大投資、開發新產品等問題。
程序化決策又稱為例行決策、常規決策、定型化決策或重復性決策,是指按預先規定的程序、處理方法和標準來解決管理中經常重復出現的問題,涉及的是例行問題。非程序化決策涉及的是例外問題,非程序性決策是指為解決不經常重復出現的、非例行的新問題所進行的決策。一般組織中約有80%的決策屬于程序性決策。
3.按決策條件的可控程度劃分,分為確定型決策、風險型決策和不確定性決策
確定型決策,是指在穩定(可控)條件下進行的決策。在確定型決策中,決策者確切知道自然狀態的發生,每個方案只有一個確定的結果,最終選擇哪個方案取決于對各個方案結果的直接比較。
風險型決策,也稱隨機決策。在這類決策中,自然狀態不止一種,決策者不能知道哪種自然狀態會發生,但能知道有多少種自然狀態以及每種自然狀態發生的概率。
不確定性決策,是指在不穩定條件下進行的決策。在不確定性決策中,決策者可能不知道有多少種自然狀態,即便知道,也不知曉每種自然狀態發生的概率。
不確定性決策與風險性決策的條件基本相似,不同的只是不能前瞻未來自然狀態出現的概率。因而不確定因素更多,決策風險更大。
4.按參與決策的決策主體的不同,決策可以分為個人決策和群體決策
個人決策是指決策過程中,最終方案的選擇僅僅由一人決定,決策權集中于個人。在個人決策中,管理者運用專業知識和過去已習得的與情境相關的經驗,在信息非常有限的條件下迅速做出選擇。個人決策受個人知識、經驗、心理、能力、價值觀等個人因素的影響較大,決策過程帶有強烈的個性色彩。
群體決策是決策權由集體共同掌握的決策,決策者可以是幾個人、一群人甚至擴大到整個組織的所有成員,因此受個人因素的影響較小,受群體結構的影響較大。在群體決策中,參與者的互動既可能導致優勢互補,也可能導致弱勢疊加。
5.根據決策所要解決的問題性質,決策可以分為原始決策與追蹤決策
初始決策又稱為零起點決策,它是在有關活動尚未進行從而環境未受到影響的情況下進行的。
追蹤決策又稱為非零點決策,指因環境發生變化,決策者在初始決策的基礎上對已從事的活動的方向、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