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微信公眾號【新公教育】(cqxgjy) | 備考QQ群:663261430 | 備考課程:三年職通協議班
———————————————————————————————————
決策中常見的心理困境有:心理壓力和逆反心理。
心理壓力是指能夠引起人們身體不適和情緒波動反應的外界刺激,常常表現為心理沖突,也即內心的一種矛盾狀態,決策者面對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動機需要時出現的左右為難的心理狀態。主要表現為:
1)趨避沖突。指的是既想得到某個目標又不想付出某種代價,而兩者無法同時實現,因而內心產生矛盾。現實生活中人們越是接近希望達到的目標,想要達到這一目標的愿望也越強烈。同時,回避這一目標的愿望也相應增長,而且回避傾向隨著目標的接近,其強烈程度的增長比接近的增長更快。例如人們趨向于去旅游,但人們常常害怕耗費時間、精力和錢財而不愿意去。
2)雙趨沖突。當兩個目標都是自己想實現的,但一個目標的實現會使另一個目標無法實現,就會產生雙趨式的沖突。例如《孟子·告子上》中寫到的“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當出現雙趨沖突時,人們常常采取兩利相權取其重的原則進行決策。
3)雙避沖突。因對兩種同樣不利的結果必須進行選擇時所產生的心理矛盾。例如有同學既不想用功學習,又怕考試不及格。解決雙避沖突時,常采取兩害相權取其輕的原則。
逆反心理是一種心理抗拒反應,是個體適應環境的一種正常的心理機能。主要表現為:
1)超限反應。機體過度接受某種刺激后出現的逃避反應。例如馬克•吐溫在教堂聽牧師演講,由于牧師滔滔不絕沒完沒了,本來準備捐款的馬克•吐溫最終決定一分錢也不捐。
2)自我價值保護逆反。當外在的勸導或影響威脅到人們的自我價值的時候,人們就會有意無意地進行自我價值保護,對外在的影響起反向的反應。最典型的比如:青少年在面對父母不留面子的批評否定時常會為顯示自己的尊嚴和力量出現叛逆。所以要有效說服別人,必須維護他們的尊嚴和價值。
3)禁果逆反。理由不充分的禁止反而會激發人們更強烈的探究欲望。例如:潘多拉不顧宙斯的勸阻執意打開魔盒導致人間充滿災患。所以要禁止一件事情必須有充分的理由,不能簡單禁止,否則會造成反效應。
新公教育為你提供更多考試資訊和招聘公告可關注微信公眾號【新公教育(cqxgjy)】查看!
熱門招聘 | 備考干貨 | 實時互動 |
---|---|---|
實時更新 | 關注查看 | 在線咨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