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標管理概念由來
目標管理理論是在1954年美國著名企業管理專家德魯克在《管理的實踐》一書中,首先提出了“目標管理”的概念,后來,他又在《有效的管理者》、《管理:任務、責任、實踐》以及《效果管理》等著作中,多次闡述了目標管理的思想。他認為,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標,而是相反,有了目標才能確定每個人的工作。
二、目標管理理論的內容及運用
目標管理理論認為,在企業個體職工的積極參與下,自上而下地確定工作目標,并在工作中實行"自我控制",自下而上地保證目標實現的一種管理辦法。所以,它和以往的管理方式的根本區別就在于,它不是要求被管理者怎樣干,而是在確立一定的目標的前提下去采取措施保證獲得達到目標的成果,由此,可以看出,它是以成果為導向的,但是,它也強調在實施目標的過程中,下級要及時將完成目標的情況向上級匯報,因而上級對下級完成目標的情況要進行必要的指導、幫助和檢查。在把“以作業為中心”和“以人為中心”綜合起來,進而讓員工在取得成果后享受工作欲望的滿足感、自我的價值感。
目標管理雖然誕生在美國,但當時提出后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所以西方國家的經濟正由恢復轉向迅速發展的時期,企業急需采用新的方法調動員工積極性以提高競爭能力,目標管理就得到了大量的運用,日本、西歐國家的企業尤甚。
三、復習建議
首先,這個知識點比較難以理解,需要先把原理弄清楚,對于這種理論性較強的知識在復習時都需要去弄清楚它的淵源,了解了背景才能知道盛行的原因以及當時的優勢,從而提高正確率。其次,這個知識不能完全靠死記硬背,需要靈活掌握,在考試中出題也是比較靈活,易考察它的優缺點,這就需要從內容入手,目標管理正因為它和以往的管理有區別,所以它可以提高管理水平。但是,德魯克把人設想為“樂觀人”,這種假設不一定存在。最后,就是需要去結合做題,雖然知道理論,但是還要學會運用,這就需要在做題當中去把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