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12日6時38分,在河北唐山古冶區發生5.1級地震,北京、天津等地均有震感啊,讓人不禁想起44年前的唐山大地震。那么地震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在事業單位考試中會涉及哪些和地震相關的知識點呢?
一、地震的成因
1.地質構造活動
根據板塊構造學說把全球的巖石圈分為亞歐板塊(又譯“歐亞板塊”) 、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共六大板塊。
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是由板塊相對移動而發生的彼此碰撞和張裂而形成的。在板塊張裂的地區,常形成裂谷和海洋,如東非大裂谷、大西洋就是這樣形成的。在板塊相撞擠壓的地區,常形成山脈。當大洋板塊和大陸板塊相撞時,大洋板塊因密度大、位置較低,便俯沖到大陸板塊之下,這里往往形成海溝,成為海洋最深的地方;地殼巖層受力后快速破裂錯動引起地表振動或破壞就叫地震。
2.火山活動
火山是地下熔融物質及其攜帶的固體碎屑沖出地表后堆積形成的山體。火山在其活動過程中,巖漿沖破圍巖引起震動。這類地震可產生在火山噴發的前夕或在火山噴發的同時。
3.塌陷地震
因巖層崩塌陷落而形成的地震稱塌陷地震。主要發生在石灰巖等易溶巖分布的地區。這是因為易溶巖長期受地下水侵蝕形成了許多溶洞,洞頂塌落造成了地震。此外,高山上懸崖或山坡上大巖石的崩落也會形成此類地震。在石灰巖等易溶巖分布的地區,時常會發生塌陷地震。
二、衡量地震的指標
1.震源:地震發生的起始位置,地球內部巖層破裂引起振動的地方稱為震源,一般震源越淺,對于地震范圍內地區的破壞會越大。
2.震中:震源在地球表面的垂直投影,距離震中越近,受到的影響會越大。
3.震級:中國一般采用里氏震級,震級每相差1.0級,能量相差大約30倍。
弱震:震級小于3級的地震;
有感地震:震級等于或大于3級、小于或等于4.5級的地震;
中強震:震級大于4.5級,小于6級的地震;
強震:震級等于或大于6級的地震,其中震級大于或等于8級的叫巨大地震
5.烈度:同一次地震在地震波及的各個地點所造成的影響的程度,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但是可以有多個烈度。
三、世界三大地震帶
1.環太平洋地震帶
2.歐亞地震帶
3.海嶺地震帶
四、地震的傳播方式
地球內部傳播的地震波稱為體波,分為縱波和橫波。振動方向與傳播方向一致的波為縱波(P波)。來自地下的縱波引起地面上下顛簸振動。振動方向與傳播方向垂直的波為橫波(S波)。來自地下的橫波能引起地面的水平晃動。
由于縱波在地球內部傳播速度大于橫波,所以地震時,縱波總是先到達地表,而橫波總落后一步。這樣,發生較大的近震時,一般人們先感到上下顛簸,過數秒到十幾秒后才感到有很強的水平晃動。橫波是造成破壞的主要原因。
熱門招聘 | 備考干貨 | 實時互動 |
---|---|---|
實時更新 | 關注查看 | 在線咨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