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微信公眾號【新公教育】(cqxgjy) | 備考QQ群:663261430 | 備考課程:三年職通協議班
———————————————————————————————————
1.資本的技術構成
物質上,在生產資料和勞動力之間,存在著一定比例,這個比例取決于生產技術的發展水平。生產技術水平越高,每個勞動力所推動的生產資料的數量就越多;生產技術水平越低,每個勞動力所推動的生產資料的數量就越少。這種由生產的技術水平所決定的生產資料和勞動力之間的比例,叫作資本的技術構成。
比如:一個工廠,原來1個工人可以操作5臺機器加工原材料,資本技術構成是5臺機器除以1個工人,是5:1。假如技術水平提高,原來1個工人可以操作10臺機器加工原材料,資本技術構成是10:1。
簡單來說,就是多少生產資料需要多少勞動力。
2.資本的價值構成
從價值形式上看,資本可分為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這兩部分資本價值之間的比例,叫作資本的價值構成。 價值構成用公式表達就是=C:V。
原預付資本為1000萬元,不變資本投入是900萬,可變資本投入是100萬,價值構成是9:1。
3.資本的有機構成
在資本的技術構成和資本的價值構成之間,存在密切的聯系。一般來說,資本的技術構成決定資本的價值構成,技術構成的變化往往會引起價值構成的相應變化,而價值構成的變化通常反映著技術構成的變化。
這種由資本的技術構成決定并反映技術構成變化的資本價值構成,叫作資本的有機構成,通常用 C:V 來表示,其中C為不變資本,V為可變資本。
也就是資本的有機構成要滿足兩個條件:a.技術構成決定;b.反映技術構成。
【例題1】
某棉紡廠因棉花價格上漲而增加了資本的墊支,它影響該廠的( )。
A.資本技術構成
B.資本有機構成
C.資本物質構成
D.資本價值構成
【答案】D。解析:本題反映的情況,只是技術構成不變的情況下,由物價變化等因素引起的價值構成的變化只是資本的價值構成變化,不是技術構成變化。
【例題2】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資本主義國家經歷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機器大工業發展到自動化階段。只能化工廠創造出了較高的生產效率,顯露出巨大的競爭力。企業在“機器換人”中取得了一定的經濟效益。這意味著率先使用機器人的個別企業
A.剩余價值來源的改變
B.資本技術構成的提高
C.所生產商品價值提高
D.獲得更多的社會平均利潤
【答案】B。解析:在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中,資本有機構成呈現不斷提高趨勢。資本有機構成提高,可變資本相對減少,資本對勞動力的需求相對地日益減少,結果就不可避免地造成大批工人失業,形成相對過剩人口,所以正確答案是B。A選項說法不正確,剩余價值的來源始終是工人的勞動。C選項生產商品的價值升高是由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減少和勞動生產率降低。D選項平均利潤增多是由于成本等因素導致的。
新公教育為你提供更多考試資訊和招聘公告可關注微信公眾號【新公教育(cqxgjy)】查看!
熱門招聘 | 備考干貨 | 實時互動 |
---|---|---|
實時更新 | 關注查看 | 在線咨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