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VID-19強勢襲來,剎那間,洛陽紙貴,一罩難求。坊間戲傳,口罩是跟黃金相媲美的全球硬通貨。如此重要的口罩,在人類疾病的發展史上,也有過一段中西合璧的傳奇過往。
公元前6世紀,波斯拜火教徒認為凡人的氣息是不潔的,因此舉行宗教儀式時,用布包臉,以防自己的呼吸玷污了神靈。這種麻布,也就是最早的口罩。
在古代中國,宮廷里的人為了防止粉塵和口氣污染而開始用絲巾遮蓋口鼻,如“西子蒙不潔,則人皆掩鼻而過之。”元朝宮廷中,凡是給皇帝端食盤的宦官,都要用絹布蒙住口鼻以免污染皇帝的食物。這樣蒙口鼻的絹布,也就是原始的口罩。口罩的出現,表明人們已經有了防護的意識。
1619年,醫生德洛姆發明鳥嘴面具,在鳥嘴中填充草藥和棉花過濾空氣以防黑死病感染。盡管它樣子詭誕,背后卻包含了對病毒的威懾,對患者的仁心。
十九世紀末,德國病理學專家萊德奇發現空氣傳播的細菌也能造成傷口感染,于是他開始建議醫護人員使用紗布罩具以防止細菌感染。萊德奇發明的口罩只用了單層紗布,而且紗布緊緊包裹口鼻,不僅呼吸不暢,而且體感不適。1897年,胡伯納意識到當時口罩的使用欠佳,他們把兩層紗布剪成長方形,在紗布之間放置鐵絲支架,然后在支架兩側縫制兩根帶子,將帶子固定在使用者的后腦勺上。
1910年,肺鼠疫從貝加爾湖傳入中國,并以哈爾濱為中心迅速蔓延。伍連德醫生來到哈爾濱后,深入排查肺鼠疫的傳播途徑,發現肺鼠疫通過呼吸和飛沫傳播。伍連德立刻在哈爾濱實行嚴格的防疫管控措施,同時發明了一款“伍氏口罩”,這款口罩是近代中國防疫戰的產物,它是在兩層紗布中間夾了一層脫脂棉,由于脫脂棉比較致密,可以過濾帶有鼠疫桿菌的飛沫,起到了預防鼠疫傳播的效果。被褒獎為:“伍連德發明之面具,式樣簡單,制造費輕,但服之效力,亦頗佳善。”
1918年,西班牙流感席卷全球,全球累計有10億人不幸感染。口罩在流感肆虐期間變成了全民通用,為了對抗疫情,各國的人們都被強制性要求戴口罩,進而遏制了西班牙流感的進一步擴散。伴隨著傳染病的流行,口罩也從手術臺上走下來,成了抗擊疫情的利器。這就是現代我們熟知的醫學口罩。
新公教育為你提供更多考試資訊和招聘公告可關注微信公眾號【新公教育(cqxgjy)】查看!
上一篇:重慶事業單位備考資料:四大關隘
熱門招聘 | 備考干貨 | 實時互動 |
---|---|---|
實時更新 | 關注查看 | 在線咨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