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微信公眾號【新公教育】(cqxgjy) | 備考QQ群:663261430 | 備考課程:三年職通協議班
———————————————————————————————————
一、時間
淞滬會戰開始于1937年8月13日,一直持續到1937年11月12日才結束。
二、實力對比
中國軍隊此戰前后總計投入步兵48個師、15個獨立旅、9個暫編旅、稅警總團、中央軍校教導總隊、憲兵1個團,以及上海市保安總團、上海市警察總隊、江蘇省保安團4個團,炮兵7個團,兵力總數在60萬人以上,但因中國是極度落后的農業國,交通不便,從全國調動兵力支援前線需要時間,實際到達戰場的兵力為40萬人左右。中國空軍的參戰部隊為第二至第九大隊等8個大隊和1個暫編大隊,約200架飛機。中國海軍的參戰部隊,為第一、第二艦隊和1個練習艦隊,1個魚雷快艇大隊和江陰等地要塞部隊,約40余艘海軍艦艇。
日本截止9月,在滬日軍共有13萬人(同期華北日軍有5個師團15萬人)。11月4日又增加一個混編陸戰隊共20萬人。此時日軍已經超過部署在華北的日軍5個師團,成為對華作戰的主戰場。海軍部隊艦艇30余艘,其中航母4艘。同時,參加淞滬會戰作戰飛機架約390架,其中陸航210架,海航180架。
三、戰役經過
1.戰役背景
20世紀30年代初,世界經濟危機發生,日本經濟遭受沉重打擊,陷入極端困境,并導致政治危機,在內外交困情況下,日本法西斯勢力決意沖破華盛頓體系對日本的束縛,趁英美忙于應付危機,蔣介石大規模“剿共”之際,奪取東北。
1937年7月7日,日本在北京郊區發動“盧溝橋事變”。盧溝橋事變后,蔣介石為了把日軍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導改變為由東向西,以利于長期作戰,而在上海采取主動反擊。
2、簡要經過
1937年8月13日,中國空軍也到上海協同作戰,奉令向日本駐滬海軍陸戰隊虹口基地發起圍攻,試圖趕敵下海。“八一三”淞滬抗戰由此展開。14日,當地國民黨駐軍第九集團軍在總司令張治中的指揮下,指揮87、88師等部開始總攻。
8月15日,日方決定向上海增兵。
8月21日,以日本長門號、陸奧號戰列艦為首的龐大艦隊,運輸著日軍上海派遣軍先頭部隊約1萬余人從日本出發奔赴馬鞍群島。22日晚上,日軍陸軍在馬鞍群島乘換為輕巡洋艦、驅逐艦后,分別向川沙鎮、吳淞口一帶駛入。
國民黨方面先后投入8個集團軍又48個師、15個獨立旅、9個暫編旅、3隊海軍艦隊等等,兵力總數在60萬人以上。日軍投入5個師團1個旅團達13萬人,鏖戰兩個月后,日軍依靠強大的火力突破中國軍隊防線。
10月20日,日軍秘密組建第10軍準備對中國軍隊實行大包圍。
11月5日日軍第10軍8萬人在金山衛登陸。
11月8日夜,日軍憑借強大火力從東、南、西三面突入松江城,第67軍全軍覆沒,日軍遂占松江。
11月8日晚,蔣介石下令進行全面撤退,所有部隊撤出上海戰斗,分兩路退向南京、蘇州——嘉興以西地區。由于命令倉促,指揮失控,大撤退結果演變成全面大潰退。
自9日起,日軍擊退中國軍隊零散抵抗,連占虹橋機場、龍華、楓涇、青浦。
11月11日,日軍進至蘇州河岸,南市及浦東我擔任掩護任務的部隊奉令撤出陣地。當日,上海市長俞鴻鈞發表告市民書,沉痛宣告遠東第一大都市——上海淪陷。
四、戰役意義
中日的淞滬大會戰規模空前,改變了中日決戰的事前安排以及事后的戰爭發展方向。
中國雖然戰敗了,但為中國民族工業內遷爭取了時間。同時它讓世界清楚地看到中國政府的立場:絕不會向日本投降。
日軍在上海浴血纏斗三個月,才勉強攻下國軍的陣地,久戰未勝使得日本的民心士氣出現了懷疑與困惑。日本幾乎已經可以確定,無法在短期內結束與中國的戰爭,那么日本就將面臨其戰略最大的致命弱點,就是日本缺乏戰爭與民生的資源,根本經不起長期的消耗。
淞滬會戰不僅打破了日本“在三個月內滅亡中國”的狂妄計劃,更團結了全國上下抗戰的決心。
新公教育為你提供更多考試資訊和招聘公告可關注微信公眾號【新公教育(cqxgjy)】查看!
上一篇:重慶事業單位備考資料:國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