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微信公眾號【新公教育】(cqxgjy) | 備考QQ群:663261430 | 備考課程:三年職通協議班
———————————————————————————————————
中國是橋的故鄉,自古就有“橋的國度”之稱,發展于隋,興盛于宋。遍布在神州大地的橋、編織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連接著祖國的四面八方。中國古今許多橋梁樣式繁多仍繼續對世界近代橋梁建筑產生影響。
1.趙州橋(又名安濟橋)
地理位置:趙州橋,是一座位于河北省石家莊市趙縣城南洨河之上的石拱橋,因趙縣古稱趙州而得名。當地人稱之為大石橋,以區別于城西門外的永通橋(小石橋)。趙州橋始建于隋代,由匠師李春設計建造。
建筑特點:趙州橋的合理選址是它成為千年古橋的一個重要原因。李春將趙州橋的基址選在洨河的粗砂之地,是因為以粗砂為根基可提升橋梁的承重力度,以確保橋梁的穩定性。
趙州橋是世界上現存年代久遠、跨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單孔坦弧敞肩石拱橋,其建造工藝獨特,在世界橋梁史上首創“敞肩拱”結構形式,具有較高的科學研究價值;雕作刀法蒼勁有力,藝術風格新穎豪放,顯示了隋代渾厚、嚴整、俊逸的石雕風貌,橋體飾紋雕刻精細,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趙州橋在中國造橋史上占有重要的歷史地位,對全世界后代橋梁建筑有著深遠的影響。
2.洛陽橋(又名萬安橋)
地理位置:是中國福建省泉州市境內連接臺商投資區和洛江區的一座橋梁,位于洛陽江水道之上,,橋梁全長834米,寬7米。早在唐宋之前,泉州一帶居住著越族人,到了唐朝初年,由于社會動蕩不安,時有戰爭爆發,所以造成大量的中原人南遷,遷到泉州及閩南一帶的多數為河南、河水和洛水一帶的人士,泉州乃至整個閩南地區所用的語系稱為河洛語,也就是閩南語,這些中原人士,他們帶來了中原先進、發達的農業技術和經驗,引導當地人們開墾、發展,他們來到了泉州,看到這里的山川地勢很像古都洛陽,就把這個地方也取名為洛陽,此橋也因此而命名。
建筑特點:也是著名的跨海梁式大石橋,素有“海內第一橋”之譽。洛陽橋中亭附近歷代碑刻林立,有“萬古安瀾”等宋代摩巖石刻;橋北有昭惠廟、真身庵遺址;橋南有蔡襄祠,著名的蔡襄《萬安橋記》宋碑,即立于祠內,被譽為書法、記文、雕刻“三絕”。
3.廣濟橋(又稱湘子橋)
地理位置:位于廣東省潮州市古城東門外,橫跨韓江,聯結東西兩岸,集梁橋、浮橋、拱橋于一體,為古代廣東通向閩浙交通要津,是潮州八景之一,是潮汕地區著名文物旅游勝地。中國四大古橋之一。
建筑特點:廣濟橋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景區,被橋梁專家茅以升譽為“世界上最早的啟閉式橋梁”。廣濟橋為浮梁結合結構,由東西二段石梁橋和中間一段浮橋組合而成,梁橋由橋墩、石梁和橋亭三部分組成。廣濟橋全長518米,東邊梁橋長283.35米,有橋墩12個和橋臺一座,橋孔12個;西邊梁橋長137.3米,有橋墩8個,橋孔7個,石梁寬5米。中間浮橋長97.3米,由十八只木船連接而成。
4.盧溝橋(又稱蘆溝橋)
地理位置:盧溝橋因橫跨盧溝河(即永定河)而得名,在北京市西南約15千米處,豐臺區永定河上。因橫跨盧溝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現存最古老的石造聯拱橋。
建筑特點:盧溝橋橋面略呈弧形,兩端較低,中間隆起。橋墩、拱券以及望柱、欄板、抱鼓石、華表等都用天然石英砂巖及大理石砌筑,而橋面卻是用天然花崗君巨大條石鋪設的。盧溝橋望柱和欄板石迎面雕有精美的花卉圖案,望柱項端各雕有一頭大石獅,在其頭上、足下或胸前背后又雕有一些小石獅。橋兩端作為抱鼓石用的,東端是兩頭大石獅,西端是兩頭大石象,身軀碩大,憨態可掬。在頂欄石獅、石象之外,各豎華表一個,高4.65米,下設八角須彌座,上穿云板石,蓮座圓盤之上雕有一頭石獅,迎向橋外、神態自若,有如迎送行人。
新公教育為你提供更多考試資訊和招聘公告可關注微信公眾號【新公教育(cqxgjy)】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