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微信公眾號【新公教育】(cqxgjy) | 備考QQ群:663261430 | 備考課程:三年職通協(xié)議班
———————————————————————————————————
常識考試經(jīng)常涉及到古代選官制度,不同朝代采用何種選官制度,這些選官制度又有哪些利弊,需要在備考過程中掌握扎實。
一、古代主要選官制度
(一)世卿世祿制
世卿就是天子或諸侯之下的貴族,世世代代繼承卿的高官、父死子繼。祿是俸祿,是官吏所得的收入。世祿就是官吏們世世代代繼承土地及財物、父死子繼。
世卿世祿制產(chǎn)生于秦商鞅變法之前,本質(zhì)是一種爵位和俸祿的世代繼承,導致官員階層固化,后被商鞅變法推翻,商鞅推行軍功爵制度,依軍功大小定貴族身份之高低。
(二)察舉制
察舉是漢代選拔官吏的一種主要方法。本質(zhì)是一種自下而上的推選人才的方法。漢高祖劉邦知道“馬上得天下”,但不能“馬上治天下”,下求賢詔,要求推薦有治國才能的賢人,開“察舉制”先河。選拔的對象包括平民和低級官吏,分為選“仕”和選“官”,要求在道德、品行、才能方面符合要求。“仕”的對象為沒有官職的讀書人,“官”的對象是下級官吏。察舉制在初期比較重視群眾輿論對被舉薦的人的評價,重視舉孝廉,但到后期,被世家大族所操控,他們通過在地方的地位影響地方的輿論,導致察舉制落實上比較腐朽,出現(xiàn)“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的局面。
(三)九品中正制
由于漢代察舉制選拔人才重視鄉(xiāng)里輿論,缺乏具體的標準,加上后期的腐敗局面,在此基礎(chǔ)上,魏晉南北朝進行了完善,出臺了九品中正制選官。由各州郡分別推選大中正一人,大中正再產(chǎn)生小中正。由大小中正根據(jù)中央統(tǒng)一下發(fā)的人才調(diào)查表對人才進行評價,選出優(yōu)秀的人才推薦到吏部。九品中正制使得當時的官吏選拔有了一定的客觀標準,且中正官選人采用中央統(tǒng)一的人才調(diào)查表,加強了中央集權(quán),但該標準依然延續(xù)了察舉制中主要由輿論評價辨別人才的習慣,到后期,基本選拔人才重點考慮門庭背景,導致出現(xiàn)“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
(四)科舉制
科舉制度是隋朝出現(xiàn)的人才選拔形式,一直延續(xù)到清末,通過科舉考試進行人才選拔,重視人才的才能,摒棄了之前人才選拔重視門庭背景的問題,防止氏族把持選人,通過選舉制,大量出身中下層社會的人士進入統(tǒng)治階級。
二、例題
1、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經(jīng)歷了一系列演變過程。下列描述與“科舉制”相關(guān)的是
A.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 B.金榜高懸姓字真,分明折的一枝春
C.龍生龍,鳳生鳳 D.立嫡以長不以賢
【答案】B。科舉制是通過考試選拔人才的一種制度,高中者放榜提名,榜上有名。故B符合。A是九品中正制,C是世卿世祿制,D是嫡長子繼承制。
2、據(jù)史書記載,西晉文學家王沈“少有俊才,出于寒素......為時豪所抑”,升官無望,感嘆生不逢時,王沈所處時代的選官制度最有可能是:
A. 禪讓制 B.九品中正制 C.世官制 D.科舉制
【答案】B。上品無寒門,指的是九品中正制的弊端。
新公教育為你提供更多考試資訊和招聘公告可關(guān)注微信公眾號【新公教育(cqxgjy)】查看!
熱門招聘 | 備考干貨 | 實時互動 |
---|---|---|
實時更新 | 關(guān)注查看 | 在線咨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