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事業單位的公基考試中,經濟學是一個偏理解性考察的知識點。我們生活中其實處處充滿著經濟學,這也就意味著我們在做題的時候不需要翻江倒海的去搜尋腦海中諸多的知識點,而是要更加聯系我們生活的實際去做題。今天帶大家一起學習經濟學中的需求,了解需求到底是什么,以及影響需求的因素。
我們首先要關注的就是需求的構成。構成需求有兩大要素,一是人們要有購買的欲望,比如說淘寶里購物車的東西,基本上就代表了至少你想去買它們。但是僅僅這一點還不夠,比如說我購物車里放了一臺瑪莎拉蒂,但是我現在身無分文,手上只有瑪莎拉蒂給我的5元優惠券,這很明顯就只是我的一廂情愿而已,根本不能稱之為需求。所以構成需求的第二點,就是要有購買能力。只有購買意愿再加上購買能力,這二者相結合,才能夠稱其為需求。那么,哪些因素能影響到我們老百姓的需求呢?
第一個要點就是商品自身的價格。老百姓去購買商品,第一反應永遠都是看商品的價格,也對價格最為敏感。當你常買的東西即便價格只是微微上調,也會讓你思忖一番。通常而言,商品的價格與需求之間成反比關系,也就是說,隨著商品價格的提高,人們對其需求也會隨之降低。這兒對于商家而言也頗有啟發,因為消費者對價格最為敏感,因此即便現在全球通貨膨脹,也最好充分考慮上調價格會對需求造成的巨大影響。這兒其實有一個經典案例,那就是可口可樂。瓶裝可口可樂3元的經典定價已經維持了十幾年,在這十幾年間,中國人民收入在不斷提高,物價也在隨之飛漲。可口可樂雷打不動的定價似乎抗衡了強大的通貨膨脹,但其實并不盡然。2011年之前的可口可樂容量都在600ML,而現在卻只有500ML。也就是說可口可樂并不是沒有漲價,而只是通過減少成本來完成了“恒定”的價格,這也使得可口可樂在這十幾年間成為了中國人民最喜歡消費的飲料之一,可口可樂公司對于價格的把控確實相當不錯。
第二個要點就是消費者自身的收入水平。收入水平越高,需求也隨之越高,收入水平越低,需求也隨之降低,成正比關系。這個地方非常好理解,但依然有兩類商品屬于例外情況。一是低檔商品,低檔商品并不會隨著人們收入的增加而對其需求也會增加,反而會降低,因為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同時也會提升人們的消費層級。這兒給大家放一個例題幫助理解。
【試題練習】(單選)下列哪些屬于低檔商品?
A.普通火車
B.動車
C.高鐵
D.飛機
【答案】A。解析:低檔商品會隨著人們收入提高而降低,在題干中,隨著人們收入提高,會更加傾向選擇更為舒適動車、高鐵或者飛機,所以對普通火車的需求會下降,符合對低檔商品的定義。
除了低檔商品之外,還有第二個特例就是低奢商品。低奢商品會隨著人們收入降低反而對其需求會增加。比如說典型的,就是口紅。當人們收入處于一個高位時,會更加青睞中高端的奢侈品,但是收入下降就會將目光放在一些大品牌的口紅上,比如說YSL、TF、DIOR等等,雖然這些都屬于大品牌,但是它們的口紅定價還是頗為親民的,往往只需幾百元就可以拿下,因此當經濟不景氣時,口紅反而會賣得更好,這就是典型的“口紅效應”。
第三個要點就是相關商品的價格。在這里相關商品指的就是替代品和互補品。所謂替代品,就是能夠代替原商品的效用。比如說洗衣粉和洗衣液,就是典型的替代品。當洗衣粉價格上升時,其他因素不變,人們不會再選擇購買洗衣粉,對洗衣液需求就會增加,這里成正比關系。而所謂互補品,就是需要二者搭配一起才可以使用,比如說典型的汽油和汽車。當汽油價格上漲,汽車需求就會下降,因為人們買車是為了出行而不是放在家中孤芳自賞,這二者之間會成反比關系。我們根據這個正比關系或者反比關系就能夠迅速判斷題干中兩種商品之間的關系。
第四個要點就是消費者自身的喜好。所謂千金難買我喜歡,就是這個道理。很多廠家選擇明星代言廣告,也正是企圖這些明星的粉絲能夠愛屋及烏,進而會選擇明星所代言的產品。
第五個要點就是消費者對商品未來價格的預期。這里分為兩種情況,一是預期未來價格會上漲,比如說現在很多預售的商品,廠家會宣稱,預售結束就會漲價,這就會迫使很多有需求的消費者趕緊購買,需求增加。二是預期未來價格會下降,比如說剛剛過去的雙11,明明知道雙11當天折扣力度會最大,消費者往往就會在雙11之前盡可能減少需求,導致需求下降。
小結:影響需求的因素
1、商品自身的價格(影響最大)
2、消費者自身收入水平
3、相關商品的價格
4、消費者喜好
5、消費者對未來價格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