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含義
財政政策是指政府運用國家預算和稅收等財政手段,通過對國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來實現社會總供給和社會總需求平衡的一種經濟政策。
二、地位
財政政策是國家制定的指導財政分配活動和處理各種財政分配關系的基本準則。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財政政策又是國家干預經濟,實現宏觀經濟目標的工具。
三、主體
政策主體指的是政策制定者和執行者,財政政策的主體只能是各級政府,主要是中央政府。
四、分類
1、擴張性財政政策
指通過財政分配活動來增加和刺激社會的總需求;
措施:增加國債、降低稅率、提高政府購買和轉移支付。
2、緊縮性財政政策
是指通過財政分配活動來減少和抑制總需求;
措施:減少國債、提高稅率、減少政府購買和轉移支付。
3、中性財政政策
指財政的分配活動對社會總需求的影響保持中性。
五、工具
1、財政收入
財政收入,是指政府為履行其職能、實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與服務需要而籌集的一切資金的總和。
(1)稅
地位:是政府收入中最主要的部分。
特點:強制性、無償性、固定性
(2)利
含義:是國家憑借國有資產所有權獲得收入的總稱。
事例:利潤、租金、股息、紅利、資金使用費等
(3)債
含義:指公債,是政府對公眾的債務,或公眾對政府的債權。
理解:國債是中央政府為籌集財政資金而發行的一種政府債券,是中央政府向投資者出具的、承諾在一定時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償還本金的債權債務憑證。
(4)費
國家政府機關或事業單位在提供公共服務時,向受益人收取一定費用的收入形式。
2、財政支出
財政支出是指通過國家預算安排用于各方面的支出。
(1)政府購買
含義:是一種實質性支出,指政府對商品和勞務的購買
事例:購買軍需品、警察裝備用品、政府機關辦公用品、付給政府雇員的酬金等。
(2)轉移支付
含義:是一種貨幣性支付,指政府的社會福利等支出
事例:衛生保健支出、收入保障支出、退伍軍人福利、失業救濟和各種補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