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學中,著名的英國經濟學家約翰·梅納德·凱恩斯,于1936年發表了《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一書中,提出了國家對于經濟的調控,即我們在經濟中通常說到的宏觀調控,主要指宏觀層面的國民經濟,包括一國國民經濟總量、國民經濟構成、產業發展階段等。
那么,宏觀調控如何調節我們所常見的通貨膨脹現象呢?
宏觀調控的目標:
宏觀調控的目標主要有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穩定物價和保持國際收支平衡。其中,最主要的目標是促進經濟增長。而其中與我們所說的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相關性最大的一個目標,就是穩定物價:
穩定物價,主要是國家針對于一國經濟發展遇到了通過膨脹或通貨緊縮現象時,所造成的物價上漲或物價下跌進行調節,讓幣值保持穩定。那么,到底什么是通過膨脹或通貨緊縮呢?
(一)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主要是指貨幣(紙幣)發行量超過流通中實際所需的貨幣量,從而引起了商品和勞務的價格普遍持續上漲的現象。通俗一些說,通貨膨脹的“貨”主要指貨幣,貨幣發行過多超過了正常流通量,導致人們對于貨幣的持有量增加,造成人們購物增多,最終導致社會需求總量增加,逐漸超過社會供給總量,所以造成物價上漲。因此,通過膨脹的實質體現為社會總供給小于社會總需求。
(二)通貨緊縮
與通貨膨脹相反,通貨緊縮就是表現為社會總供給大于社會總需求,從而導致物價普遍持續下降的現象。
那么生活中,無論通貨膨脹還是通貨緊縮,對于人民的生活都會造成不利影響,所以政府會針對于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采取對應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調節物價,防止出現類似于《漢書》中所提到的“糴甚貴傷民;甚賤傷農。”
宏觀調控通過三大手段來調節通貨膨脹及通貨緊縮,對應的采取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來對于所出現的物價上漲或下降的現象進行調節,對于通貨膨脹與宏觀調控,你了解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