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生活的中心問題是如何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世界上的資源是有限的,而人類的需求是無限的,而所謂的資源配置就是解決。在現代經濟條件下,資源配置的方式主要有兩種:計劃配置方式和市場配置方式,即計劃調節和市場調節。
計劃配置方式:指通過計劃機制的作用過程來實現資源配置的方式。計劃機制屬于一種事前調節,是用“看得見的手”來調節。“看得見的手”出自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一書, 指的是國家對經濟生活的干預。
市場配置方式:指通過市場機制的作用過程實現資源配置的方式。市場機制對資源配置的調節作用即為市場調節。市場調節是一種事后調節,是用“看不見的手”來調節。“看不見的收”。古典政治經濟學的重要代表亞當·斯密,更是迷信市場機制的自發調節作用。在亞當·斯密的代表作《國富論》中,對經濟自由競爭、自由貿易進行了詳盡的論述,提出了著名的“看不見的手”原理。市場各要素(價格、供求、競爭等)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作用的組合運動及其功能。市場機制主要有價格機制、供求機制、競爭機制及風險機制。價格機制是市場機制的基礎,是市場配置資源的核心機制。市場配置雖然很好,但是并不完美,存在一些缺陷。市場配置的缺陷有:盲目性,自發性,之后性。盲目性指由于信息不完全,生產者在進行經營決策時,僅僅觀察市場上什么價格高、什么有利可圖,就決定生產、經營,蜂擁而上。自發性指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的經濟活動在價值規律的自發調節下追求自身的利益,根據價格的漲落決定自己的生產和經營活動。滯后性指經濟活動參加者只能在某種商品供求不平衡導致價格上升或下跌后才能作出擴大或減少這種商品供給的決定。
熱門招聘 | 備考干貨 | 實時互動 |
---|---|---|
實時更新 | 關注查看 | 在線咨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