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穩定物價
穩定物價目標是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首要目標,而物價穩定的實質是幣值的穩定。穩定物價是一個相對概念,就是要控制通貨膨脹,使一般物價水平在短期內不發生急劇的波動。衡量物價穩定與否,從各國的情況看,通常使用的指標有三個:
一是GNP(國民生產總值)平均指數,它以構成國民生產總值的最終產品和勞務為對象,反映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價格變化情況。
二是消費物價指數,它以消費者日常生活支出為對象,能較準確地反映消費物價水平的變化情況。
三是批發物價指數,它以批發交易為對象,能較準確地反映大宗批發交易的物價變動情況。需要注意的是,除了通貨膨脹以外,還有一些屬于正常范圍內的因素。
這個限度的確定,各個國家不盡相同,主要取決于各國經濟發展情況。另外,傳統習慣也有很大的影響。
2、充分就業
所謂充分就業目標,就是要保持一個較高的、穩定的水平。在充分就業的情況下,凡是有能力并自愿參加工作者,都能在較合理的條件下隨時找到適當的工作。
充分就業,是針對所有可利用資源的利用程度而言的。但要測定各種經濟資源的利用程度是非常困難的,一般以勞動力的就業程度為基準,即以失業率指標來衡量勞動力的就業程度。
所謂失業率,指社會的失業人數與愿意就業的勞動力之比,失業率的大小,也就代表了社會的充分就業程度。失業,理論上講,表示了生產資源的一種浪費,失業率越高,對社會經濟增長越是不利,因此,各國都力圖把失業率降到最低的水平,以實現其經濟增長的目標。造成失業的原因主要有:
1.總需求不足。由于社會總供給大于總需求,使經濟社會的各種經濟資源(包括勞動力資源)無法得到正常與充分的利用。主要表現為:一是周期性的失業。這是在經濟周期中的經濟危機與蕭條階段,由于需求不足所造成的失業。二是持續的普遍性的失業。這是真正的失業,它是由一個長期的經濟周期或一系列的周期所導致的勞動力需求長期不足的失業。
2.摩擦性失業。當一個國家某個地區的某一類職業的工人找不到工作,而在另外一些地區卻又缺乏這種類型的工人時,就產生了摩擦性失業。
3.季節性的失業。有些行業的工作季節性很強,而各種季節性工作所需要的技術工作又不能相互替代,季節性失業可以設法減少,但無法完全避免。
4.結構性失業。在動態的經濟社會中,平時總有一些人要變換他們的工作,或者換一個職業,或者換一個雇主,有的可能調到其它地區工作,當某項合同到期時也會出現勞動力多余。這些情況中,未找到另一個工作之前,常常會有短暫的失業。
3、經濟增長
所謂經濟增長就是指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必須保持合理的、較高的速度。各國衡量經濟增長的指標一般采用人均實際國民生產總值的年增長率,即用人均名義國民生產總值年增長率剔除物價上漲率后的人均實際國民生產總值年增長率來衡量。政府一般對計劃期的實際GNP 增長幅度定出指標,用百分比表示,中央銀行即以此作為貨幣政策的目標。
當然,經濟的合理增長需要多種因素的配合,最重要的是要增加各種經濟資源,如人力、財力、物力,并且要求各種經濟資源實現最佳配置。中央銀行作為國民經濟中的貨幣主管部門,直接影響到其中的財力部分,對資本的供給與配置產生巨大作用。
因此,中央銀行以經濟增長為目標,指的是中央銀行在接受既定目標的前提下,通過其所能操縱的工具對資源的運用加以組合和協調。一般地說,中央銀行可以用增加貨幣供給或降低實際利率水平的辦法來促進投資增加;或者通過控制通貨膨脹率,以消除其所產生的不確定性和頁期效應對投資的影響。
4、平衡收支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定義,國際收支是某一時期一國對外經濟往來的統計表,它表明:
(1)某一經濟體同世界其他地方之間在商品、勞務和收入方面的交易;
(2)該經濟體的貨幣性黃金、特別提款權以及對世界其他地方的債權、債務的所有權等的變化;
(3)從會計意義上講,為平衡不能相互抵消的上述交易和變化的任何賬目所需的無償轉讓和對應項目。
最終目標
穩定物價與充分就業
事實證明,穩定物價與充分就業兩個目標之間經常發生沖突。若要降低失業率,增加就業人數,就必須增加貨幣工資。若貨幣工資增加過少,對充分就業目標就無明顯促進作用;若貨幣工資增加過多,致使其上漲率超過勞動生產率的增長,這種成本推進型通貨膨脹,必然造成物價與就業兩項目標的沖突。物價穩定與充分就業之間的矛盾關系可用菲利普斯曲線來說明。
1958 年,英國經濟學家菲利普斯根據英國1861—1957年失業率和貨幣工資變動率的經驗統計資料,勾劃出一條用以表示失業率和貨幣工資變動率之間交替關系的曲線。這條曲線表明,當失業率較低時,貨幣工資增長率較高;反之,當失業率較高時,貨幣工資增長率較低。由于貨幣工資增長與通貨膨脹之間的聯系,這條曲線又被西方經濟學家用來表示失業率與通貨膨脹率此消彼長、相互交替的關系。
這條曲線表明,失業率與物價變動率之間存在著一種非此即彼的相互替換關系。也就是說,多一點失業,物價上漲率就低;相反,少一點失業,物價上漲率就高。因此,失業率和物價上漲率之間只可能有以下幾種選擇:
(1)失業率較高的物價穩定;
(2)通貨膨脹率較高的充分就業;
(3)在物價上漲率和失業率的兩極之間實行組合,即所謂的相機抉擇,根據具體的社會經濟條件作出正確的組合。
熱門招聘 | 備考干貨 | 實時互動 |
---|---|---|
實時更新 | 關注查看 | 在線咨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