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縣是女媧文化之鄉,是神話傳說中女媧摶土造人,煉石補天的地方,境內的女媧廟、女媧祠等女媧祭祀場所遍布全縣。涉縣女媧祭祀最早可上溯至“帝堯受禪”時期,祭祀地最初為山上的古洞,并在當地形成了古老的“石圖騰”崇拜的信仰,漢代開始建神廟、塑雕像,祭祀由民間進入官方。
傳說農歷三月十八日是女媧的生日,因此,每年農歷三月初一至十八,來自晉、冀、魯、豫四省的人們都要前來朝拜女媧,由此形成了影響深遠的媧皇宮廟會,政府公祭的時間在農歷九月十五。祭拜活動紀念以女媧功德為主。
女媧祭典中包含著美麗的女媧神話傳說。流傳至今的神話傳說主要有:兄妹結親、摶土造人、制作笙簧、煉石補天、占地移山、斷鰲足、立四極、治洪水、通婚姻等,這些生動的神話故事,重彩描繪了女媧這位上古時期帶領人類治理洪水、孕育人類、建章立制、制作絲竹、創造文明、推進歷史進程的始祖形象,高度贊揚了女媧戰天斗地、征服自然、不屈不撓、仁慈博愛的始祖精神。
考點2:天水市:夏至祭伏羲
伏羲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位居“三皇之首”“百王之先”。伏羲創歷法、教漁獵、馴家畜、烹食物、定婚嫁、造書契、制琴瑟、創八卦等,對中華民族的文明進步和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伏羲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本源文化和中華文明的重要源頭,充滿了創造精神、奉獻精神和和合精神。
天水是伏羲的誕生地和伏羲文化的發祥地,公祭伏羲由來已久,世代傳承。據史料記載,早在春秋秦文公十年(公元前756年)就在渭水流域用“太牢”之禮祭祀伏羲,至明代由官方主持春秋兩祭。
1988年天水市政府恢復了公祭伏羲大典。2005年,省委、省政府將公祭伏羲大典提升為省級規格,確定于每年6月22日(夏至日)舉行。2006年,太昊伏羲祭典列入國家級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
自2014年起,天水、臺灣已成功舉辦5屆海峽兩岸共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典禮,產生了深刻影響,已成為兩岸交流的一個重要平臺。
考點3:陜西黃陵:清明祭黃帝
黃帝陵是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黃帝名軒轅,生活在距今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他合炎帝、敗蚩尤,統一了三大部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有共主的國家;領導先民們始制衣冠、造舟車、定算數、創醫學、定音律,重農耕、養蠶桑,發明了指南車,建立了夫妻制,結束蠻荒懵濁,開啟了文明先河。
“黃帝崩,葬橋山。”黃帝陵位于黃陵縣城北橋山之巔,是《史記》記載的唯一一座黃帝陵。
20世紀80年代以來,清明公祭黃帝典禮受關注度越來越高,成為連接海內外中華兒女的重要情感紐帶臺灣同胞也不例外,許多臺灣地區知名人士和臺胞都曾到大陸參加清明公祭軒轅黃帝,以表達對人文始祖的無限崇敬。
考點4:湖南炎陵:重陽祭炎帝
炎帝神農氏是中華農耕文化的開拓者和奠基人,與黃帝軒轅氏并稱中華民族兩大始祖,崩葬于炎陵縣鹿原陂。相傳他發明了耒耜,教會百姓耕種;嘗百草,發明了醫藥;用麻做布,這是衣服的起始;還首辟市場、制作五弦琴等等,對我們國家的古老文明做出了杰出的貢獻。炎帝神農氏在海內外華人世界備受尊崇,自唐代以后祭祀炎帝為制度化的國之盛典,而民間祭祀活動則已綿延2000多年。
1989年開放以來共有1200萬人次的海內外炎黃子孫前來緬懷始祖。炎帝陵已成為最具廣泛影響和感召力的民族圣地!
考點5:浙江紹興:上會稽,祭大禹
大禹是我國一位偉大的先祖,對我國做出了巨大貢獻,治理滔天洪水,劃分九州,發展生產,征伐三苗,統一華夏,建立夏朝。
大禹陵位于浙江省紹興市東南的會稽山。《越絕書·越絕外傳記地傳》稱:“禹因病亡死,葬會稽。”據“夏商周斷代工程”研究確定,禹在位10年葬于會稽時為公元前2062年,距今已有四千多年。
自公元前2059年左右,大禹子夏王啟開端,祭會稽大禹陵已有定例,夏王啟首創的祭禹祀典,是中華民族國家祭典的雛形。
祭禹形式多樣,有宗室族祭、皇帝御祭、遣使特祭、春秋例祭等。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上會稽,祭大禹”。開創大禹祭奠最高禮儀。明清時祭禹儀式和制度最完備,典禮最隆重。
1995年4月20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和紹興市人民政府聯合舉行了“1995浙江省暨紹興市各界公祭大禹陵典禮”,承續了中華民族四千年來尊禹祀禹的傳統,翻開了新中國祭禹的新的祭祀典章,公祭每五年一祭。
2006年舉行的公祭大禹陵活動,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大大就在賀電中提及:“公祭大禹陵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事情。大禹以其疏導洪患的卓越功勛而贏得后世敬仰。其人其事其精神,展示了浙江的文化魅力,是浙江精神的重要淵源。”
試題練習:
1. 以下先祖對中華民族的發展作出的貢獻對應正確的是( )
A. 女媧——制作耒耜
B. 黃帝——摶土造人
C. 炎帝——遍嘗百草
D. 大禹——發明指南針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中華民族先祖貢獻。女媧摶土造人、煉石補天,炎帝神農制作耒耜、遍嘗百草,黃帝在與蚩尤大戰中發明了指南車,大禹是治水的英雄。故本題的正確答案為C項。
2. 2009年6月,海內外人士在湖南舉行公祭炎帝大典。相傳炎帝“因天之時,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農作”。這里的“耒耜”屬于( )
A.生產工具
B.作戰武器
C.生活用具
D.祭祀禮器
【答案】A
【解析】題目中,“制耒耜,教民農作”顯示,耒耜與農業生產相關。耒耜在商周時期得到廣泛使用,是一種松土的工具,它的出現表明農業生產力得到了提高。故本題的正確答案為A項。
3. (多選題)以下屬于華夏五大祭祖大典,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是( )
A.浙江大禹祭典
B. 湖南九嶷山舜帝祭典
C.甘肅伏羲祭典
D. 陜西黃帝陵祭典
【答案】ACD
【解析】2006年被列為首批國家級民俗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華夏五大祭祖大典是:河北女媧祭典、湖南炎帝陵祭典、陜西黃帝陵祭典、甘肅伏羲祭典、浙江大禹祭典。2011年5月23日,舜帝祭典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故本題的正確答案為ACD。
熱門招聘 | 備考干貨 | 實時互動 |
---|---|---|
實時更新 | 關注查看 | 在線咨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