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活動的產生是一個格外復雜的過程。在近現代心理學家孜孜不倦的探索下,現代心理學認為心理產生的基礎分為生物基礎和社會基礎。就此新公為大家進行知識點總結。
生物基礎即我們的心理活動所依托的物質。生物基礎包括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和遺傳基因。人的神經系統通過儲存、傳遞、加工信息,產生心理活動。神經系統分為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神經系統。其中,中樞神經系統包括腦和脊髓,腦在心理活動的產生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心理的先導過程即認知過程,分為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想象與表象、注意。在此過程中,左右大腦功能高度專業化,左腦負責分析、抽象、理性,右腦負責全面、總結、直觀,二者共同協作,為心理活動的產生提供基礎。
內分泌系統在機體對行為的調節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此系統的解剖學基礎是下丘腦-垂體-激素系統。在內分泌系統對機體的作用過程中,它可以通過調節靶器官,使機體處于興奮或抑制狀態。
同時,遺傳因素對心理活動的產生也起著重要的作用。心理學研究顯示,從小分開撫養的同卵雙生子在智力、人格、職業興趣上有明顯的相似性,而且,許多心理和精神疾病都與遺傳相關。
影響心理形成的社會基礎包括環境、文化和社會化。我們經常會說,環境決定人的性格。在心理的形成過程中,除了生物因素,社會因素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對性格的塑造。文化指的是人類所創造的一切物質產物和精神產物的總和。我們處于不同的環境,接觸到的文化也會有所不同,這些文化會間接影響我們的性格,比如西方文化崇尚自由與博愛,在該文化環境下成長的人性格會更開放,東方文化強調低調與內涵,在該文化下成長的人性格會偏向內斂。另外,不同的民族、區域下的社會經驗和行為規范也會不同,即社會化,經過社會化之后,個體形成自我觀念,成為社會人。
以上就是關于心理活動產生的基礎的內容,在我們事業單位的考試中出現的幾率也比較大,需要大家進行了解,希望對考生的學習有所幫助。
重慶事業單位考試信息歡迎關注新公教育-重慶人事考試信息網
或關注新公教育微信號(cqxgjy),及時掌握公考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