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心理學當中心理應激與心身疾病是醫療衛生招聘考試當中經常考查的一項內容,但是大家備考中總會感覺有點吃力,不太好理解,那么今天小編就帶大家初步了解一下什么是心理應激。
應激,也被稱為壓力,1936年,塞利提出了“一般適應綜合征”和應激概念,標志著現代應激研究的開始。其研究發現應激一般經歷了警戒期、抵抗期和衰竭期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警戒反應階段,此時機體的主要生理變化為腎上腺素分泌增加、血壓升高及呼吸心率加快,全身的血液集中供應到心、腦、肺和骨骼肌系統,使機體處于最好的準備階段。
第二階段是抵抗反應階段,這時機體的適應處于最高水平,通過增加合成代謝以增強對應激源的抵抗程度,動員并利用了體內全部資源。
第三階段是衰竭反應階段,這時機體已耗盡了所有體內的資源,喪失了抵抗的能力,嚴重時導致崩潰死亡。
了解了應激發生的過程后,我們再來學習一下什么是應激源,其實應激源就是指能夠引起個體產生應激的各種刺激。在日常生活中,應激源就是各種生活事件,包括來自生物的、心理的、社會的和文化的各種事件。生物性應激源是指借助于人的肉體直接發生刺激作用的刺激物,包括各種物理、化學刺激;心理性應激源指導致個體產生焦慮、恐懼和抑郁等情緒反應的各種心理沖突和心理挫折;社會文化性應激源來自于變化的社會情境和生活事件,如失業、離異、畢業找不到工作、工作壓力太大等情況。
綜上所述,應激不是單純的生理反應或心理異常,而是一個復雜的心身失衡。應激事件也許突如其來,防不勝防,但我們還是能夠從日常生活的小細節注意起,做到防患于未然的。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介紹的心理應激相關內容,希望對各位考生有所幫助,祝大家備考成功!
重慶事業單位考試信息歡迎關注新公教育-重慶人事考試信息網
或關注新公教育微信號(cqxgjy),及時掌握公考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