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我們要學習梗死形成過程,就應該先了解一下血栓是怎么形成的,從源頭入手。心血管內膜的損傷,是血栓形成的最重要和最常見的原因,內皮細胞損傷后,暴露出內皮下的膠原,激活血小板和凝血因子XII,啟動了內源性凝血過程。了解栓子形成的過程以后,我們具體了解一下病情發展的過程:
(1)血栓形成:當出現血流減慢和血流產生旋渦時,易形成血栓;或者血液凝固性增加,血液中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增多,或纖維蛋白溶解系統活性降低,會導致血液的高凝狀態,也利于血栓的形成。血栓類型可分為以下四種:白色血栓、混合血栓、紅色血栓、透明血栓。
(2)出現栓塞:當血栓與血管壁黏著不牢固時,或在血栓軟化、碎裂過程中,血栓的整體或部分脫落成為栓子,栓子隨血流運行阻塞血管腔的現象稱為栓塞。栓塞常分為血栓栓塞、脂肪栓塞、氣體栓塞、羊水栓塞和其他栓塞幾種。
(3)梗死形成:器官或局部組織因血管阻塞、血流停止導致缺氧而發生的壞死,稱為梗死。梗死一般是由動脈阻塞引起的局部組織缺血壞死。靜脈阻塞使局部血流停滯缺氧,也可引起梗死。實質細胞萎縮若完全受阻而又無有效的側支循環時,也可引起梗死,如腦動脈血栓引起腦梗死;心冠狀動脈血栓引起心肌梗死。
當我們熟練的掌握了梗死病情發展的過程后,我們對于這部分知識點就自然能融會貫通了。
熱門招聘 | 備考干貨 | 實時互動 |
---|---|---|
實時更新 | 關注查看 | 在線咨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