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反射檢查是臨床上實踐技能操作的重要考試項目,同時也是我們醫學基礎知識筆試的重要內容,所以掌握神經反射的概念以及檢查項目對我們來說尤為重要。
神經反射的完成依賴完整的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元、中樞、傳出神經元和效應器等。反射弧中任一環節有病變都可影響反射,使其減弱或消失;反射又受高級神經中樞控制,如錐體束以上病變,可使反射活動失去抑制而出現反射亢進。反射包括生理反射和病理反射,根據刺激的部位,又可將生理反射分為淺反射和深反射兩部分。
(一)淺反射是刺激皮膚、黏膜、角膜等引起的反應。主要包括:
1.角膜反射:直接和間接角膜反射均消失見于三叉神經病變(傳入障礙);直接反射消失,間接反射存在,見于患側面神經癱瘓(傳出障礙)。
2.腹壁反射:主要做三個方向,沿肋緣下(胸髓7~8節)、臍平(胸髓9~10節)及腹股溝上(胸髓11~12節)。反射消失分別見于上述不同平面的胸髓病損。
3.提睪反射:雙側反射消失為腰髓1~2節病損。一側反射減弱或消失見于錐體束損害。局部病變如腹股溝疝、陰囊水腫等也可影響提睪反射。
4.跖反射:反射消失為骶髓1~2節病損。
5.肛門反射:反射障礙為骶髓4~5節或肛尾神經病損。
(二)深反射是刺激骨膜、肌腱經深部感受器完成的反射,也稱腱反射。深反射的亢進和減弱都是異常的。深反射主要包括:
1.肱二頭肌反射:反射中樞為頸髓5~6節。
2.肱三頭肌反射:反射中樞為頸髓6~7節。
3.橈骨膜反射:反射中樞在頸髓5~6節。
4.膝反射:反射中樞在腰髓2?4節。
5.跟腱反射:反射中樞為骶髓1~2節。
6.陣攣:陣攣主要是因為錐體束以上病變導致。
(三)病理反射是指錐體束病損時,大腦失去了對腦干和脊髓的抑制作用而出現的異常反射。1歲半以內的嬰幼兒由于神經系統發育未完善,也可出現這種反射,但不屬于病理性。病理反射主要包括:
1.Babinski征:最典型體征。
2.Oppenheim征
3.Gordon征
4.Chaddock征
5.Hoffmann征
病理征的前四種的陽性體征都是拇趾背伸,其余四趾扇形張開。而Hoffmann征的陽性表現為拇指背伸,其余四指扇形張開。
(四)腦膜刺激征為腦膜受激惹的體征,見于腦膜炎、蛛網膜下腔出血和顱壓增高等。主要包括:
1.頸強直
2.Kernig征
3.Brudzinski征
不同的反射檢查項目對應不同部位的病理損害,具體了解神經反射、深淺反射、病理反射、腦膜刺激征的概念和包含項目后,我們就能很好的做出損傷部位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