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技術也叫航天技術,是人類開發和利用空間資源、探索太空以及地球以外天體的綜合性工程。
人類進入太空的目的是開發宇宙,包括利用其空間資源、太陽能資源和礦產資源等。運載器技術、航天器技術和地面測控技術是空間技術的三大支柱。
一、運載器技術(運載火箭技術)
運載器技術,是指克服地球引力,將航天器送到外層空間的運載工具技術,亦稱火箭技術。
1.運載火箭的類型
(1)常用的運載火箭按其所用的推進劑來分,可分為固體火箭、液體火箭和固液混合型火箭三種類型。
(2)按級數來分,運載火箭可以分為單級火箭、多級火箭。其中多級火箭按級與級之間的連接形式來分,分為串聯型、并聯型、串并聯混合型三種。
2.我國的運載火箭
中國運載火箭主要以“長征”系列命名。
二、航天器技術(空間飛行器技術)
1.人造地球衛星
人造地球衛星是環繞地球在空間軌道上運行的無人航天器,也是最先問世、發射數量最多、用途最廣、發展最快的航天器。
(1)科學試驗衛星
送入太空軌道,進行大氣物理、天文物理、地球物理等實驗或測試的衛星。
我國的科學試驗衛星有“實踐”系列衛星、“墨子號”量子衛星、“悟空號”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等。
悟空號:目前世界上觀測能段范圍最寬、能量分辨率最優的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于2015年12月17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搭載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發射升空。
墨子號: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于2016年8月16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搭載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發射升空。
(2)通信衛星
作為電訊中繼站的衛星。
目前,我國的通信衛星有“東方紅”系列、“鑫諾”系列、“中星”系列、“亞太”系列等。
(3)軍事衛星
作為軍事照相、偵察之用的衛星。
在軍用衛星中,數量最多,應用最廣的是偵察衛星。在人類發射的數千顆人造衛星中大多數用于軍事目的。
(4)氣象衛星
攝取云層圖和有關氣象資料的衛星。
我國的氣象衛星通稱“風云”系列。
(5)導航衛星
從衛星上連續發射無線電信號,為地面、海洋、空中和空間用戶導航定位的人造地球衛星。
全球四大導航系統:
①美國全球定位系統(GPS)
由24顆衛星組成,分布在6條交點互隔60度的軌道面上,精度約為10米,軍民兩用。
②俄羅斯“格洛納斯”系統
由24顆衛星組成,精度在10米左右,軍民兩用。
③歐洲“伽利略”系統
由30顆衛星組成,定位誤差不超過1米,主要為民用。
④中國“北斗”系統(BDS)
由5顆靜止軌道衛星和30顆非靜止軌道衛星組成。
(6)返回式衛星
返回式衛星指在軌道上完成任務后,有部分結構會返回地面的人造衛星。返回式衛星最基本的用途是照相偵察。
現在能夠獨立掌握返回式衛星技術的國家目前只有美國、俄羅斯、中國三個國家。
(7)地球同步衛星
地球同步衛星人為發射的一種衛星,它相對于地球靜止于赤道上空。從地面上看,衛星保持不動,故也稱靜止衛星。
同步衛星的軌道與地球赤道共面,且所有同步衛星的高度都是一樣的。每顆同步衛星可俯視地球1/3的面積,所以只要在定點同步轉道上等距離分布3顆衛星,即可實現除南北極地區以外全球范圍內的通信。
2.空間探測器
2004年,中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工程,并命名為“嫦娥工程”。
“嫦娥工程”是中國啟動的第一個探月工程,該工程分為三個階段,分別為:探月工程、登月工程和駐月工程。
“嫦娥”登月計劃是中國月球探測工程的第一階段的規劃,包括“繞”、“落”、“回”三步,都是無人探測。
3.載人飛船
載人飛船是能保障航天員在外層空間生活和工作以執行航天任務并返回地面的航天器,又稱宇宙飛船。我國的載人飛船主要是“神舟”系列。2003年,我國的“神舟”五號飛船成功實現載人飛行,使我國成為繼俄羅斯、美國之后,第三個將人類送入太空的國家。
4.空間站
空間站是一種可供多名航天員巡訪、長期居住和工作的大型載人航天器,其結構復雜,規模比一般航天器大得多。
我國的載人空間站命名為“天宮”,貨運飛船命名為“天舟”。2011年9月,天宮一號空間實驗室發射升空。
三、我國的衛星發射中心
三大衛星發射中心: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太原衛星發射中心、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四大衛星發射中心: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太原衛星發射中心、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文昌衛星發射中心。
五大衛星發射中心: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太原衛星發射中心、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文昌衛星發射中心、中國東方航天港。
【試題練習】
(單選)我們有四個衛星發射基地,處于海南省的是哪個?
A.酒泉 B.文昌 C.南昌 D.太原
【答案】B。解析:我國四大衛星發射中心,分別是四川西昌、甘肅酒泉、海南文昌、山西太原。故本題答案為B。
新公教育為你提供更多考試資訊和招聘公告可關注微信公眾號【新公教育(cqxgjy)】查看!
熱門招聘 | 備考干貨 | 實時互動 |
---|---|---|
實時更新 | 關注查看 | 在線咨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