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常識需要關注的范圍是能夠讓我們產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內容。
(一)未來能源-“可燃冰”。
1、“可燃冰”又稱天然氣水合物,是分布于深海沉積物或陸域的永久凍土中,由天然氣與水在高壓低溫條件下形成的類冰狀的結晶物質。因其外觀像冰一樣而且遇火即可燃燒,所以又被稱作“可燃冰”。
2、2017年9月22日,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發布消息:我國新一代遠洋綜合科考船“科學號”在執行任務中,船上搭載的“發現號”無人潛水器攜帶我國自主研發的拉曼光譜探針,在我國南海海域首次發現了裸露在海底的“可燃冰”。
3、2017年11月16日,中國國土資源部表示,國務院已正式批準將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列為新礦種,成為中國第173個礦種。
4、在中國的南海,可燃冰被首次試采成功,而圓滿完成這項任務的就是我國自主建造,也是目前全球最大,世界上最先進的半潛式深海鉆井平臺-“藍鯨一號”。
5、天然氣水合物燃燒后幾乎不產生任何殘渣,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氣都要小得多。
(二)光量子通信衛星-“墨子號”
1、首顆量子通信衛星以我國古代科學家墨子的名字來命名。墨子最早提出過光線沿直線傳播的觀點,進行了小孔成像實驗。用他的名字命名以紀念他在早期物理光學方面的成就。
2、主要設計者—2017十大科學人物、獲稱“量子之父”的潘建偉。
3、2017年8月12日,墨子號”取得最新成果——國際上首次成功實現千公里級的星地雙向量子通信,為構建覆蓋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網絡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和技術基礎,至此,“墨子號”量子衛星提前、圓滿地完成了預先設定的全部三大科學目標。
4、2017年9月29日,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干線“京滬干線”與“墨子號”科學實驗衛星進行天地鏈路,我國科學家成功實現了洲際量子保密通信。
5、2018年1月,在中國和奧地利之間首次實現距離達7600公里的洲際量子密鑰分發,并利用共享密鑰實現加密數據傳輸和視頻通信。該成果標志著“墨子號”已具備實現洲際量子保密通信的能力。
(三)其他科技重器
1、風云四號A星:我國新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微信啟動圖片由以前的美國衛星成像圖像換成風云四號從太空中拍攝的祖國全景。
2、慧眼號:我國首顆硬X射線衛星,可在太空中觀測、尋找人類從未發現過的黑洞等重要天體。
3、悟空號:我國首顆暗物質科學衛星,2017年11月30日,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有充分數據證實,在太空中測量到了電子宇宙射線的一處異常波動。
4、中國天眼FAST:世界最大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衛星,已發現11顆脈沖星,其主要設計者是天眼之父-南仁東。
5、東方超環EAST:我國的超導托卡馬克實驗裝置在全球首次實現了上百秒的穩態高約束運行模式,為人類開發利用核聚變清潔能源奠定基礎。
6、克隆猴:世界首個體細胞克隆猴“中中”與第二個體細胞克隆猴“華華”的誕生,標志著中國將率先開啟以獼猴作為實驗動物模型的時代。
二、考點預測
“可燃冰”又稱天然氣水合物,是分布于深海沉積物或陸域的永久凍土中,由天然氣與水在高壓低溫條件下形成的類冰狀的結晶物質,下列關于可燃冰說法不正確的是:
A.可燃冰是一種甲烷與水結合的固體化合物
B.可燃冰是一種稀缺的能源資源
C.可燃冰被譽為21世紀極具開發價值的戰略能源。
D.可燃冰燃燒后幾乎不產生任何殘渣,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氣都要小得多。
答案:B。
參考解析:可燃冰甲烷含量占80%~99.9%,燃燒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氣都小得多,而且儲量豐富,全球可燃冰的儲量是現有天然氣、石油儲量的兩倍,具有廣闊的開發前景,美國、日本等國均已經在各自海域發現并開采出可燃冰,答案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