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洛是20世紀50年代中期興起的人本主義心理學派的主要創始人,他提出了需要層次論。1943年,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了需要層次理論。這一理論流傳甚廣,目前已經成為世界各國普遍熟悉的理論。馬斯洛認為,人的需要是有層次的,按照它們的重要程度和發生順序,呈梯形狀態由低級向高級需要發展。人的需要主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會需要、自尊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需要總是由低到高、逐步上升的,每當低一級的需要獲得滿足以后,高一級的需要就要求得到滿足。由于各人的動機結構的發展情況不同,這五種需要在個體內所形成的優勢動機也不相同。當然,這并不是說當需要發展到高層次之后,低層次的需要就消失了;恰恰相反,低層次的需要仍將繼續存在,有時甚至還是十分強烈的。為此,馬斯洛曾經指出,要了解人的態度和情緒,就必須了解他們的基本需要。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的五個需要層次,具體如下:
1.生理需要
生理需要是人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它包括衣、食、住、行和性等方面的生理要求,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繁衍的基本需要,這類需要如果不能滿足,人類就不能生存。從這個意義上說,它是推動人們行為活動的最強大的動力。
2.安全需要
當一個人的生理需要獲得滿足以后,就希望滿足安全需要。例如,人們要求擺脫失業的威脅,解除對年老、生病、職業危害、意外事故等的擔心,以及希望擺脫嚴酷的監督和避免不公正的待遇等。
3.社會需要
社會需要主要包括社交的需要、歸屬的需要以及對友誼、情感和愛的需要。社會需要也叫聯系動機,是說一個人在前面兩種需要基本滿足之后,社會需要便開始成為強烈的動機。人們一般都有社會交往的欲望,希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支持,希望同伴之間、同事之間關系融洽,保持友誼與忠誠,希望得到信任和愛情等。另外,人們在歸屬感的支配下,希望自己隸屬于某個集團或群體,希望自己成為其中的一員并得到關心和照顧,從而使自己不至于感到孤獨。“社會需要”是一種比“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更細致、更難以捉摸的需要,它與一個人的性格、經歷、受教育程度,所隸屬的國家和民族以及宗教信仰等都有一定的關系。
4.尊重需要
尊重的需要,即自尊和受人尊重的需要,例如,人們總是對個人的名譽、地位、人格、成就和利益抱有一定的欲望,并希望得到社會的承認和尊重。這類需要主要可以分為兩個方面:
(1)內部需要。就是個體在各種不同的情境下,總是希望自己有實力、能獨立自主,對自己的知識、能力和成就充滿自豪和自信;
(2)外部需要。就是一個人希望自己有權力、地位和威望,希望被別人和社會看得起,能夠受到別人的尊重、信賴和高度評價。
馬斯洛認為,尊重需要得到滿足,能使人對自己充滿信心,對社會滿腔熱情,體會到自己生活在世界上的用處和價值。
5.自我實現的需要
自我實現的需要也叫自我成就需要。它是指一個人希望充分發揮個人潛力,實現個人的理想和抱負。這是一種高級的精神需要,這種需要可以分為兩個方面:
(1)勝任感。表現為人總是希望干稱職的工作,喜歡帶有挑戰性的工作,把工作當成一種創造性活動,為出色地完成任務而廢寢忘食地工作。
(2)成就感。表現為希望進行創造性的活動并取得成功。例如,畫家努力完成好自己的繪畫,音樂家努力演奏好樂曲,指揮員千方百計要打勝仗,工程師力求生產出新產品等,這些都是在成就感的推動下而產生的。
(二)各層次需要發展變化的基本規律
(1)最低層次的需要是生理的需要,最高層次的需要是自我實現的需要。
(2)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為兩種類型:“匱乏性需要”和“成長性需要”。
所謂“匱乏性需要”,也叫基本需要或缺失性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是指人在滿足這些需要的時候,完全依賴于外界 。當這種需要得不到滿足時,將直接危及個體的生命。
所謂“成長性需要”,包括認知需要、審美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 ,是指不回避挑戰,甚至刻意追求挑戰;不回避緊張狀態,甚至刻意保持適度的緊張狀態。
(3)一般情況下,當某種低層次的需要得到部分滿足之后,就會向高層次的需要發展,如“衣食足而后知榮辱”。但這并非絕對的,有時人會在低級需要尚未得到滿足之前,去尋求高級需要。
(4)同一時期,一個人可能有幾種需要,但每一時期總有一種需要占支配地位,對行為起決定作用。
習題練習: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下列屬于缺失性需要的是( )。
A.求知的需要 B.自尊的需要
C.自我實現的需要 D.歸屬和愛的需要
答案:BD。
新公教育為你提供更多考試資訊和招聘公告可關注微信公眾號【新公教育(cqxgjy)】查看!
上一篇:教師招聘:班杜拉之社會學習理論
下一篇:教師招聘:幼兒游戲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