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我們經常把成敗的原因歸因于那些方面呢?維納經過研究,把成敗的因素總結為了六個因素,分別是能力、努力程度、任務難度、身心狀況、運氣和外界環境,并且把這六個因素歸為了三個維度,內部或外部,穩定或不穩定,可控或不可控。
這是一個比較常見的考點,比如在考題中,經常會問道能力分別是哪個維度的。那么我們就需要記住,能力是一個內部,穩定的,不可控的因素。大家在記得時候可以借鑒下面的表格。
當然,在識記過程中,我們其實并不需要完全把每個因素的維度全部記住,通過生活經驗,我們就可以判斷出來。比如,運氣,很顯然這是一種外部的、不穩定的、不可控的因素。
那么,我們除了理解每種因素在三個維度的特征之外,我們還需要知道每一個維度都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首先,因素來源維度與個體成敗的情緒體驗有關。把成就動機歸因于內部因素顯然比歸因于外部因素會獲得更強烈的情緒體驗。
其次,穩定性維度與個體對未來成敗的期望有關。如果把成就行為歸結為努力或運氣這些不穩定的因素,那么對下一次成就行為結果的期待與這一次成就行為的實際結果可能不一致。
再次,可控性維度既與情感體驗有關又與對未來成敗預期有關。
所以,綜合這幾個維度來看,一般情況下,一個內部的,不穩定的,可控的因素對我們未來行為的發生更能起到積極的作用。也就是說,我們歸因于努力程度往往更有積極意義。
同樣的,如果我們經常把失敗的原因歸因于能力的時候,我們就會獲得一種習得性無助的狀態。所謂習得性無助,就是感覺做任何事情都無力改變現狀的一種狀態。顯然,這樣的狀態對我們發展是不利的。
我們要學會使用成敗歸因理論來分析在教育情景的案例,同時,在生活中,老師也要能夠用成敗歸因理論來指導學生!
更多教師招聘內容,請訪問新公教育 QQ群671748890
新公教育為你提供更多考試資訊和招聘公告可關注微信公眾號【新公教育(cqxgjy)】
上一篇:桑代克的嘗試—錯誤說
熱門招聘 | 備考干貨 | 實時互動 |
---|---|---|
實時更新 | 關注查看 | 在線咨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