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與生產力是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關系:一方面,生產力的發展對教育的發展提出一定的要求,并提供一定的物質基礎;另一方面,教育的發展又對生產力的發展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社會越發展,教育與生產力的關系也就越密切。
(1)生產力對教育的決定作用:①決定教育的規模和速度;②制約人才規格和教育結構;③制約著教育的內容、方法、手段和組織形式。
(2)教育對生產力的促進作用:①教育再生產勞動力;②教育再生產科學知識;③教育生產新的科學知識。
(二)政治經濟制度與教育之間是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關系:
(1)政治經濟制度對教育的制約:①決定教育的領導權。②決定著受教育的權利;③決定著教育目的;④決定教育內容。
(2)教育對政治經濟制度發展的促進作用:①實現年輕一代的政治社會化;②為政治培養專門的人才;③對當前的政治變化和發展產生影響;④可以加速民主進程。
(三)文化與教育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關系:
(1)文化對教育發展的制約作用:①影響教育目的的確立。②影響教育內容的選擇。③影響教育教學方法的使用。
(2)教育對文化發展的促進作用:①教育具有篩選、整理、傳遞和保存文化的作用。②教育具有傳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③教育具有更新和創新文化的作用。
2.簡述信息技術對教育的影響?
(1)信息技術改變著人們關于知識的觀念。
(2)信息技術改變著人們關于學習和教育的觀念。
(3)信息技術的日益成熟和普及為實現教育的個性化、民主化和自主化提供了平臺。
3.人力資本理論的代表人物是誰?基本觀點是什么?
人力資本理論的代表人物是舒爾茨。人力資本理論的核心概念是“人力資本”,它指的是人所擁有的諸如知識、技能及其他類似的可以影響從事生產性工作的能力,它是資本的形態,是未來薪水和報酬的源泉;它是人的資本形態,它體現在人的身上,屬于人的一部分。
4.試分析教育與文化關系的特殊性?
一方面:文化本身是一種教育力量,另一方面:是教育本身也是一種文化。
(1)文化本身是一種教育力量。體現在:一是:特定時空中的文化構成了特定的文化環境、文化氛圍,對生存于其中的人產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發揮著強大的教育作用;二是:一定的社會的文化以不同的方式影響著學校文化、班級文化和課堂文化,對教育活動起著無形而又強大的影響作用。
(2)教育本身是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教育具有雙重文化屬性:一方面:表現在它是傳遞和深化文化的手段,這時它與文化構成內容與形式的關系;另一方面:它的實踐本身又體現著文化的特質,成為文化本體。
5.什么是學校文化?學校文化構成?
學校文化含義:學校文化是一所學校在長期的教育實踐過程中積淀、演化和創造出來的,并為其成員所認同和遵循的價值觀念體系、行為規范準則和物化環境風貌的一種整合和結晶。
學校文化構成:由觀念文化、規范文化和物質文化構成。
觀念文化的四種成分:認知成分、情感成分、價值成分、理想成分。
規范文化三種表達方式:組織形態、規章制度、角色規范。
物質文化包括:環境文化和設施文化。
6.學校文化有哪些特點(特性)和功能?
學校文化特性:
(1)是一種組織文化。
(2)是一種整合性較強的文化。
(3)以傳遞文化傳統為己任。
(4)學校文化特別是良好的校風,具有鮮明的教育作用。
學校文化的功能(作用):導向功能、凝聚功能和規范功能。
更多教師招聘內容,請訪問新公教育 QQ群671748890
新公教育為你提供更多考試資訊和招聘公告可關注微信公眾號【新公教育(cqxgj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