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目的:國家對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為什么樣人的總要求,它規定各級各類教育培養人的總的質量規格和標準要求。
各級各類學校的培養目標:培養目標是教育目的的具體化,是結合教育目的、社會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點制定的各級各類教育的培養要求。
教育目的與培養目標之間是普遍與特殊的關系。
教育方針:國家根據政治、經濟和文化的要求,為實現教育目的所規定的教育總的方向。包含教育目的,但二者的角度不同(教育方針主要從政策角度規定教育目的及其實現;教育目的主要從學術層面表達教育的理想。)。
2.簡述教育目的的作用?
(1)導向作用;(2)激勵作用;(3)評價作用。
3.關于確立教育目的依據的兩種對立觀點是什么?其主要代表人物是誰?基本觀點是什么?
(1)個體本位論:
代表人物:孟子、盧梭、裴斯泰洛齊。
觀點:個人價值高于社會價值,主張教育目的應當根據人的本性需要來確定,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人的本性得到最完善的發展。
(2)社會本位論:
代表人物:荀子、柏拉圖、康德
觀點:個人德一切發展都有賴于社會,主張教育目的應當根據社會的要求來確定,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掌握社會的知識和規范,實現個體社會化,并為社會服務。
4.我國確立教育目的的理論基礎是什么?主要觀點是什么?
理論基礎:是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展學說。
觀點:
(1)人的全面發展是與人的片面發展相對而言的,全面發展的人是精神和身體、個體性和社會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發展的人;
(2)人的全面發展與社會生產的發展是一致的;
(3)分工和私有制是人的片面發展的根源;
(4)社會化大生產對人的全面發展提出了客觀要求,并提供了物質基礎;
(5)共產主義社會使人的全面發展得以實現;
(6)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唯一方法。
5.簡述我國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教育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服務。(2)培養全面發展的人。(3)教育目的的實現途徑是教育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
6.試述全面發展教育的構成及其關系?
全面發展的教育由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技術教育構成。
(1)五育的相對獨立性,各自都有自己特定的內涵、任務、內容和方法。
德育含義: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使學生具有較好的道德品質和正確的政治觀念,形成正確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智育含義:使學生掌握系統的科學文化知識,形成基本的技能,發展學生智力和能力的教育;
體育含義:使學生掌握健康和運動的知識,形成運動技能和衛生習慣,發展他們的體力和運動能力,增強自我保健意識和體質的教育;
美育含義: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觀,發展他們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培養他們高尚情操與文明素養的教育;
勞動技術教育含義:培養學生的勞動觀點,形成勞動習慣,并使學生初步掌握生產技術知識和勞動技能能力。
(2)五育之間的聯系,他們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相互制約,構成一個有機整體,共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德育:全面發展中起著靈魂與統帥的作用,它為人的發展提供方向;
智育:全面發展教育起著前提和支持作用,它為人的發展提供知識基礎和智力支持;
體育:全面教育中起著基礎作用,體育是人的全面發展的現實途徑;美育在全面發展中起著動力作用,美育使學生在求真、向善、趨美的過程中達到身心發展;
勞動技術教育:實質是培養學生的創造實踐能力,它是實現個體與社會協調統一、和諧發展的紐帶和橋梁。
更多教師招聘面試內容,請訪問新公教育 QQ群671748890
新公教育為你提供更多考試資訊和招聘公告可關注微信公眾號【新公教育(cqxgjy)
熱門招聘 | 備考干貨 | 實時互動 |
---|---|---|
實時更新 | 關注查看 | 在線咨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