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教學是在教育目的的規范下,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共同組成的一種教育活動。
包括:(1)教學是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根本目的的活動;(2)教學是師生雙方的共同活動;(3)教學具有多種形態,是共性與多樣性的統一。
2.教學與教育、智育有什么聯系和區別?
(1)教學與教育:教學與教育是部分與整體的關系。教育包括教學,教學是學校進行教育的一個基本途徑。學校還通過課外活動、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等途徑對學生教育。
(2)教學與智育:智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主要通過教學這條途徑來實踐,但智育也需要通過課外活動等途徑才能全面實現。教學不僅是智育的實施途徑,也是德育、美育、體育、勞動技術教育的實施途徑。
3.教學的意義有哪些?
(1)是傳授系統知識、促進學生發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2)是進行全面發展教育、實現培養目標的基本途徑;
(3)是學校的中心工作,學校工作必須堅持以教學為主。
4.中學教學的任務有哪些?
(1)引導學生掌握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2)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3)發展學生體力,提高學生的健康水平;
(4)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
5.什么是教學過程?歷史上關于教學過程的觀點有哪些?
教學過程是根據一定的社會的要求和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指導學生有目的、有計劃的掌握系統的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同時身心獲得一定的發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過程。
歷史上教學觀點:
(1)孔子 “學”“思”“行”;
(2)孟子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子”;
(3)赫爾巴特 “預備、提示、聯想、系統、方法”五段教學法;
(4)杜威 “困難、問題、假設、驗證、結論”五步教學法。
6.如何認識教學過程的本質?
教學過程是一種特定的認識活動,是實現學生身心發展的過程。(1)主要是一種認識過程;(2)是一種特殊的認識過程。
特殊性:(1)間接性和簡捷性;(2)交往性與實踐;(3)教育性與發展性;(4)引導性與指導性。
7.試分析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
(1)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相結合。a.學生認識的主要任務就是掌握簡接經驗;b.學生學習間接經驗以直接經驗為主。
(2)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相結合。a.掌握知識是發展智力的基礎;b.智力發展是掌握知識的重要條件。(要求:在教學中正確處理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的關系,既要防止單純抓知識教學或只重能力發展的片面性,又要探索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相互轉化的內在機制。)
(3)掌握知識與形成思想品德相結合。a.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以掌握知識為基礎;b.學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推動他們積極地學習知識。(要求:在教學中正確處理掌握知識與形成思想品德的關系,既要避免單純傳授知識、忽視思想教育的偏向,又要避免脫離知識的傳授而另搞一大套思想教育的偏向。);
(4)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動作用相結合。a.教師在教學中具有主導作用;(一教師主導著學習的方向、內容、進程、結果和質量,起引導、規范、評價和糾正的作用;二教師影響著學生學習方式以及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的發揮;三教師影響著學生的個性以及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b.學生具有主動作用。
8.簡述教學過程的結構?
(1)引發學習動機;(2)領會知識;(3)鞏固知識;(4)運用知識;(5)檢查知識。
9.什么是學生學業成績評價?學生學業成績評價有哪些基本方法和方式?
含義:學習學業成績評價是教學評價中的基本內容,它是以教育教學目標為依據,運用恰當的、有效的工具和途徑,對學生的知識、技能等發展水平進行價值判斷的活動。
方法:測驗法、觀察法、調查法、自我評價法。
方式:考查和考試。
更多教師招聘面試內容,請訪問新公教育 QQ群671748890
新公教育為你提供更多考試資訊和招聘公告可關注微信公眾號【新公教育(cqxgj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