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歷史研究法的工作是:史料真偽的鑒別,鑒別包括:外部考證和內部考證。
3.調查研究法可分為確定課題、搜集資料、做出結論。
4.教育實驗可分為:前實驗設計、準實驗設計、真實驗設計。
5.“古之學者必有師”出自韓愈的師說《師說》。
6.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個體認知發展的一般規律感知運算水平、前運算水平、具體運算水平、形式運算水平。美國心理學家柯爾伯格認為人的道德認知遵循前世俗水平、世俗水平、后世俗水平。
7.政治決定教育的性質。
8.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一個“士”獨立階層是我國第一代教師群體。
9.教師是學校教育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領導者。
10.多次測驗所得的分數的穩定和一致的程度,叫做測驗的信度。
11.布盧姆等人將教學目標分為認知目標、情感目標和動作技能目標。
12.脫產學習包括:讀研、讀博、訪學、進修。
13.1995年12月12日頒布《教師資格條例》規定持有國家頒布教師資格證書者才聘任。
14.自由聯想不屬于行為矯正治療。
15.西方啟發式教育思想的淵源是蘇格拉底的多婆術。
16.西方教育學傳統始于古代希臘的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
17.裴斯泰洛齊是“要素教育”的代表。被成為19世紀中期以后到20世紀世界新教育運動的開創人。
18.赫兒巴特獨立化時期的代表作是《普通教育學》,是1860年出版的。
19.福祿貝爾被稱為“幼兒園之父”。
20.曾子的學生子思的著作是《中庸》。
21.杜威是“進步主義教育學派”的代表。
22.對講師型教師和新教師的比較研究發現,講師型教師的課時計劃簡潔、靈活,具有預見性,并以學生為中心。
23.教育對生產力的促進作用主要通過兩個途徑實現:教育再生產勞動力和教育再生產科學知識。
24.孔子之后儒家代表是孟子、荀子。
25.教師的語言包括:口頭語言、書面語言、體態語言三種。
26.教師職前教育分為:非定向師范教育也稱開方式師范教育和定向師范教育也稱封閉師范教育。
27.教師職后教育有:在職學習、脫產進修、崗位鍛煉。
28.在個體早期生命中有一個比較短暫的時期,在此時期,個體對某種刺激特別敏感,過了這一時期,同樣的刺激對之影響很小或沒有影響。心理學者把此時期稱之為關鍵期。
29.桑代克認為嘗試——錯誤學習的基本規律有:效果律、練習律和準備律。
30.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內容有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熱愛學生,團結協作,以身作則。
更多教師招聘面試內容,請訪問新公教育 QQ群671748890
新公教育為你提供更多考試資訊和招聘公告可關注微信公眾號【新公教育(cqxgj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