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科學知識的再生產有多種途徑,學校教育是科學知識再生產的主要途徑。
3.個體身心發展的規律表現在身心發展的順序性、階段性、不平衡性及互補性、個別差異性。
4.如果根據新知識與原有認知結構的關系,知識的學習可以分為下位學習、上位學習和并列結合學習。
5.學生的認知差異主要包括認知方式差異和認知能力差異。
6.我國心理學家一般把學習分為知識學習、技能學習和行為規范學習三類。
7.高級神經活動類型是生理特性。
8.人的個性中核心成分是性格,性格是社會性方面的個性心理特征。
9.我國近年學制的開始是由壬寅學制和癸卯學制。
10.教師的考核應當堅持全面考核,以工作成績為主,做到客觀、公正、準確。
11.教育心理學是一門研究學校情境中學與教的基本心理規律的科學。
12.未成年學生享有的主要權利概括起來有人身權和受教育權。
13.認同實質上就是對榜樣的模仿,其出發點就是試圖與榜樣一致。
14.所謂心理健康,就是一種良好的、持續的心理狀態與過程。
15.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評估,指依據用心理學方法和技術搜集得來的資料,對學生的心理特征與行為表現進行評鑒,以確定其性質和水平并進行分類診斷的過程。
16.教育目的和教育價值是因果關系、后因前果。
17.持消極人性觀的心理咨詢流派是精神分析。
18.“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屬于雙趨式目標沖動。
19.我國德育的基本途徑是政治課和其他學科。
20.學校應當尊重未成年學生的受教育權,不得隨意開除學生。
21.義務教育階段的總目標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
22.“大眾數學”必將成為我國21世紀上半葉中小學數學教育的主旋律。
23.當代最具影響的德育模式有認知模式、體諒模式、社會模式仿模式等。
24.強化也是一種操作,它的呈現或撤除能夠增加反應發生的概率。
25.強化有正強化實施獎勵與負強化撤消懲罰之分。
26.布魯納認為學習的實質就是主動地形成認知結構。
27.人的良好意志品質特征:自覺性、果斷性、自制性、堅韌性。
28.所謂技能,一般認為是通過練習而形成的合乎法則的活動方式。
29.前蘇聯心理學家加里培林于1959年系統提出了心智動作按階段形成的理論。
30.從一門規范學科的建立,從獨立的教育學誕生的角度說,通常以德國赫爾巴特的《普通教育學》為標志。
更多教師招聘面試內容,請訪問新公教育 QQ群671748890
新公教育為你提供更多考試資訊和招聘公告可關注微信公眾號【新公教育(cqxgjy)
熱門招聘 | 備考干貨 | 實時互動 |
---|---|---|
實時更新 | 關注查看 | 在線咨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