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教育目的是各級各類教育培養人的總的質量標準和總的規格要求,是各級各類學校工作遵循的總方針。
3.在西方教育歷史上:爾干、孔德、凱樂斯仄德納等人是“社會本位論”的代表。
4.個人與社會發展統一性是馬克思的代表總結。
5.壬寅學制又名欽定學堂章程。
6.癸卯學制又名奏定學堂章程。
7.壬寅和癸卯學制的制定參照的是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的學制。
8.實施教育行政處罰的機關,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外,必須是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門。
9.學校對校舍、體育設施、消防設施、各種儀器設備安全狀況,應當每月檢查一次。
10.參加教師資格考試有作弊行為的,其考試成績作廢,3年內不得再次參加教師資格考試。
11.奧蘇伯爾認為,學校情境中的成就動機主要由三個方面的內驅力組成:認知的內驅力、自我提高的內驅力和附屬的內驅力。
12.班杜拉研究指出,影響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因素是個體自身行為的成敗經驗。
13.程序性知識也叫操作性知識,是個體難以清楚陳述、只能借助于某種作業形式間接推測其存在的知識。
14.師生關系在教育內容的教學上構成授受關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關系,在社會道德上是相互促進關系。
15.教學大綱一般由說明部分和本文部分組成。
16.講授法可分為講述、講解和講演三種方式。
17.教育心理學是應用心理學的一種,是心理學與教育學的交叉學科。
18.所謂心理發展,是指個體從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體生命進程中所發生的一系列心理變化。
19.學生心理發展的基本特征是:連續性與階段性、定向性與順序性、不平衡性與差異性。
20.人的發展包括身體發展、心理的發展、社會適應性。
21.兒童身心發展的基本規律:身心發展的協調統一性、發展的連續性和階段性、發展的穩定性和可變性、發燕尾服速度的不均衡性、發展內容和程序的差異性。
22.短時記憶一般包括兩個成分,一是直接記憶,即輸入的信息沒有經過進一步加工;另一個成分是工作記憶,指從長時記憶貯存中提取的正在使用的知識信息。
23.習慣上,人們用心理困擾、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分別指稱嚴重程度由低到高的幾類心理健康問題。
24.身體狀態的劇變,內心世界的發現,自我意識的覺醒,獨立精神的加強是少年期表現出的總體性的階段特征。
25.我國教育目的的建立在馬克思關于人的整體發展學說基礎之上的。
26.班主任的領導方式一般可以分為三種類型:型、民主型、放任型。
27.正規教育的主要標志是近代以學校系統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稱制度化教育。
28.在各個學段中,《標準》安排了“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應用”四個學習領域。
29.關于遺忘產生原因的解釋有許多學說,比如痕跡衰退說、干擾說、同化說和動機說等。
30.所謂變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觀材料或事例說明事物的本質屬性,即變換同類事物的非本質特征,以便突出本質特征。
更多教師招聘面試內容,請訪問新公教育 QQ群671748890
新公教育為你提供更多考試資訊和招聘公告可關注微信公眾號【新公教育(cqxgjy)
熱門招聘 | 備考干貨 | 實時互動 |
---|---|---|
實時更新 | 關注查看 | 在線咨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