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興趣是指個體積極認識、探究事物、從事活動的心理傾向。
3.興趣的品質特性:傾向性(又稱指向性)、廣博性、穩定性(又稱持久性)、效能性。
4.感覺是人腦對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個別屬性的反映;知覺是人腦對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綜合整體的反映。感覺是知覺的基礎,知覺是感覺的整合。
5.生物鐘現象:人體內的一切物理變化和化學都是有節律的,這些節律性的變化就是所謂的“生物鐘”的機制。
6.知覺的特性:選擇性、整體性、理解性、恒常性。
7.良好思維品質的特性:(1)廣闊性與深刻性。(2)獨立性與批判性。(3)邏輯性。(4)靈活性和敏捷性。(5)創造性。
8.記憶是過去經驗在人腦中的反映。它包括識記、保持、再認和回憶三個基本環節,從信息加工來看,即對輸入住處的編碼、儲存、提取的過程。
9.記憶的分類:(1)根據內容與對象分:形象記憶、邏輯記憶、情緒記憶、動作記憶。(2)根據信息加工與記憶階段分:瞬時記憶、短時記憶、長時記憶。
10.美國教育家孟祿主張的教育起源論被稱為是心理起源論;而馬克思主義觀點認為,教育只能起源于勞動。
11.我國頒布的第一個現代學制被稱為壬寅學制;正式實行的第一個現代學制被稱為癸卯學制。
12.贊科夫在《教學與發展》中提出有別于傳統的五條新的教學原則,即高難度原則、高速度原則、理論知識起主導作用,使學生理解學習過程以及使所有學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發展的原則。
13.遺傳是指人們從上代那里繼承下來的一些先天的生理解剖的特點,遺傳素質僅僅為人的發展提供一定的可能性。
14.美育的任務:(1)使學生具有正確的審美觀和感受美、鑒賞美的知識與能力;(2)培養學生表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3)培養學生的心靈美和行為美。
15.勞動技術教育的任務:(1)培養學生的勞動觀點,養成正確的勞動態度和習慣;(2)教育學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產知識和勞動技能。
16.主要的教學原則:(1)科學性與教育性相結合的原則;(2)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3)直觀性原則:(4)啟發性原則;(5)循環漸進原則;(6)鞏固性原則;(7)因材施教原則。
17.兩種對立的教學方法思想是啟發式和注入式。我們應當提倡啟發式,反對注入式。
18.保持是鞏固已獲得的知識經驗的過程。保持是記憶的中心環節。
19.遺忘:對識記過的材料不能再認與回憶,或者表現為錯誤的再認與回憶。
20.聯想的種類與規律:接近性聯想(空間、時間上的接近)、相似性聯想(性質上相似)、對比律(性質上、特點上形成對比)、因果律(因果關系)。
21.興趣的穩定性是持久性的品質特征。
22.學生是教育的對象(客體),又是自我教育和發展的主體。
23.直視手段一般可分為三類,一是實物直觀,二是模象直觀,三是語言直觀。
24.教育的概念:廣義指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個方面;狹義指學校教育;偏義指思想品德教育。
25.教育的社會屬性有:永恒性、歷史性、相對獨立性。
26.我國封建社會學校的教學內容主要是:“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詩、書、禮、易、春秋)。其貫穿了儒家思想。
27.教師是教育工作的組織者、領導者,在教育過程中起主導作用。
28.馬卡連柯提出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的德育原則。
29.課程是學校教育的核心,是學校培養未來人才的藍圖。
30.馬卡連柯的平行教育理論: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更多教師招聘面試內容,請訪問新公教育 QQ群671748890
新公教育為你提供更多考試資訊和招聘公告可關注微信公眾號【新公教育(cqxgj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