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赫爾巴特提出了傳授知識與思想品德教育相統一的規律。
3.注意的的特點:指向性、集中性、心理活動的組織特性。
4.注意的種類:不隨意注意(無意注意)、隨意注意(有意注意)、隨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
5.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本質特征和內在規律的間接、概括的反映。間接性與概括性是思維的兩大基本特征。
6.我國中小學對學生進行德育的基本方法是說理教育(說服教育),基本途徑是教學。
7.班主任了解學生的基本方法是觀察法;班主任的中心工作是組織和培養班集體。
8.教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
9.教育法規定國家保護教師的合法權利,改善教師的工作條件和生活條件,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
10.義務教育法規定,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依法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
11.“雙基”是指系統的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技巧。
12.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張“以美育代宗教”。
13.義務教育是依法律規定、適齡兒童和青少年都必須接受,國家、社會、家庭必須予以保證的國民教育。義務教育是一種強制性教育。
14.學習動機的激發:
(1)創設問題情境,實施啟發式教學。
(2)根據作業難度,恰當控制動機水平。
(3)充分利用反饋信息,有效進行獎懲。
(4)合理設置課堂結構,妥善組織學習競賽。
(5)正確指導結果歸因,促使學生繼續努力。
15.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動機水平適中,最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16.成就結構理論認為:有三種現實的課堂結構:合作型、競爭型、個別化型。合作型目標結構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17.想象的種類:(1)根據想象時有無目的意圖分:有意想象、無意想象:(2)在空間想象中,根據內容的新穎性和創造性分:再造想象、創造想象;(3)根據想象活動與現實的關系分:幻想、理想、空想。
18.良好的記憶品質有:敏捷性、持久性、準確性、準備性(指能否及時地從記憶中提取出所需的知識,是提取的應用特性)。
19.根據動機的性質和社會價值不同,動機分高尚和低級。
20.實施素質教育,必須把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有機地統一在教育活動的各個環節中。
21.我國全面發展教育的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技術教育。
22.智育的任務之一是發展學生的智力,包括觀察力、想象力、思維力、記憶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維能力是決定性的因素。
23.對學生的知、情、意行的培養順序,就具體情況,有多種開端。
24.個性心理:(1)個性心理動力(傾向),包括需要、動機、興趣、信念、世界觀等;(2)個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氣質和性格。
25.教學過程的基本階段:(1)激發學習動機;(2)感知教材,形成表象;(3)理解教材,形成概念,這是中心環節;(4)鞏固知識;(5)運用知識,形成技能技巧。
26.全面了解和研究學生是有效地進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礎。其中觀察法是一種最基本的了解方法。
27.組織和培養班集體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環節。培養正確的集體輿論和優良的班風,這是衡量班集體是否形成的重要標志之一。
28.心理學是研究心理現象及其規律的科學。心理現象又稱心理活動,它包括:心理過程、個性心理。
29.陶冶教育包括人格感化、環境陶冶、藝術陶冶三種。
30.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務是:帶好班級、教好學生。
更多教師招聘面試內容,請訪問新公教育 QQ群671748890
新公教育為你提供更多考試資訊和招聘公告可關注微信公眾號【新公教育(cqxgjy)
熱門招聘 | 備考干貨 | 實時互動 |
---|---|---|
實時更新 | 關注查看 | 在線咨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