狹義的教育專指學校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會或階級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對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方面地影響,并通過受教育者積極的認識、體驗與踐行,使其形成一定社會與階級所需要地品德地教育活動。
2.班級是學校教育管理的基層組織,是開展教學活動的基層組織,也是開展其他教育活動的基層組織。
3.班級是指為實現教育目的而由學校按學生的發展水平所組成的、進行教育教學和學校生活的基層學生組織。
4.組織主題班會注意的問題:主題不能過雜;要有的放矢;辦主任要做好“導演”而不是“演員”。
5.班主任與家長通訊聯系方式主要有:書信聯系,《學生手冊》或《學校家庭聯系手冊》聯系,電話聯系,網絡聯系等。
6.直觀教具可分兩類:一類是實物直觀,另一類是模象直觀。
7.中外教育都很重視啟發性原則。在中國,孔子提出了“不憤不起,不悱不發”的著名教學要求。《學記》中提出“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的教學教求。蘇格拉底在教學中重視啟發,形成著名的“產婆術”。第斯多惠也有一句明言:“一個壞的教師奉送真理,一個好的教師發現真理”。
8.德育是由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教育構成。
9.德育地特點:社會性、歷史性、相對獨立性。
10.德育的途徑是指德育的實施渠道或形式。如:思想品德課與其他學科教學、課外活動與校外活動、勞動和社會實踐、共青團和少先隊活動、班主任工作、校園環境建設等等。
11.學生學業成績評價方式:考察和考試。考察的方式主要有:口頭提問、檢查書面作業、書面測驗等。
12.常用的記分法有百分制和等級制。
13.德育的方法:
(1)說服教育法。包括語言說服和事實說服兩種。
語言說服包括講解、報告、談話、討論和指導閱讀等。
事實說服包括參觀、訪問、調查等。
(2)情感陶冶法。
(3)實際鍛煉法。兩種形式:常規訓練和實踐鍛煉。
(4)榜樣示范法。
(5)評比競賽法。
(6)獎勵與懲罰。
14.班級管理的幾種模式:常規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目標管理。
15.學習指導:(1)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2)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3)指導學生制定學習計劃。
16.生活指導:(1)對學生進行禮儀常規教育;(2)指導學生的日常交往;(3)指導學生搞好生理衛生;(4)指導學生遵紀守法;(5)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
17.鞏固性原則。孔子要求“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夸美紐斯提出了教與學的“鞏固性原則”;俄國烏申斯基認為復習時學習之母。
18.循序漸進原則。《學記》要求“學不躐等”、“不陵節而施”;朱熹提出“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夸美紐斯提出“系統性教學原則”。
19.班級是學生實現個體社會化的基本單位,它具有滿足學生的要求、促進學生的發展、校正學生的行為等功能。
20.率先正式使用“班級”一詞的是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教育家愛拉斯莫斯。
21.班會是以班級為單位,在辦主任的指導下由學生自己主持進行的全班性會務活動。
22.教學組織形式是指完成特定的教學人物,教師和學生按照一定要求組合起來進行活動的結構。
23.班級授課的輔助形式有現場教學和個別教學。
24.一堂好課的標準:目標明確、內容正確、方法得當、組織有效、體驗積極。
更多教師招聘內容,請訪問新公教育 QQ群671748890
新公教育為你提供更多考試資訊和招聘公告可關注微信公眾號【新公教育(cqxgjy)】
熱門招聘 | 備考干貨 | 實時互動 |
---|---|---|
實時更新 | 關注查看 | 在線咨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