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預防性原則:《學記》說:"禁于未發之謂預"。要求事先估計到學生可能產生的種種不良傾向,預先采取措施。否則,"發然后禁,則捍格而不勝"。當不良傾向已經發生甚至積習已深時再作教育引導,就會格格不入而備感困難。
2.及時施教原則:"當其可之謂時",掌握學習的時機,適時而學,適時而教。否則,"時過而后學,則勤苦而難成"。這已涉及教學中學生的年齡特征,心理準備、教學內容和順序等問題,要求尋找諸因素的結合點,使教學顯見成效,即抓住教學的關鍵期。如:
【2010江西教招】教育要遵循個體身心發展的規律。學記中"當其可之謂時,時過然后學則勤苦而難成。"這句話反映了人身心發展過程中存在的( )現象。
A.關鍵期 B.依戀期 C.混沌期 D.最近發展期
【2013福建】《學記》中的"時過然后學,則雖勤苦而難成",說明教學工作應遵循個體身心發展規律是( )。
A.順序性 B.互補性 C.不均衡性 D.個別差異性
3.循序漸進原則【重點】:"不陵節而施之謂孫",教學必須遵循一定的順序("孫")。如果"雜施而不孫",雜亂施教而無合理的順序,其效果將適得其反。因此,要"學不躐等"。如:
【濟寧事業單位】《學記》中說:"學不躐等"。下列那一條教學原則與其在思想上是一致的?( )
A.鞏固性原則 B.直觀性原則 C.因材施教原則 D.循序漸進原則
【2013龍口事業單位】"拔苗助長"、"凌節而施"違背了人的身心發展的( )。
A.階段 B.順序性 C.不均衡性 D.差異性
【2010福建教招】下列能體現循序漸進教學原則的是( )。
A.時教必有正業
B.君子之教,喻也
C.藏息相輔
D.不陵節而施
【2012福建教招】《學記》提出"學不躐等","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揭示教學中應貫徹( )。
A.啟發性原則 B.直觀性原則 C.循序漸進原則 D.鞏固性原則
4.學習觀摩原則:"相觀而善之謂摩",學習中要相互觀摩,相互學習,取長補短。要在集體中學習,借助集體的力量進行學習。否則"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5.長善救失原則:《學記》認為,"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揭示了學生學習中長短、得失的辯證關系,給教師的啟示是要注意學生的個別差異,幫助他們發揚優點,克服缺點。
6.啟發誘導原則【重點】:"君子之教,喻也",教學要注重啟發。注意"道(導)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即要引導學生,而不是牽著學生的鼻子;要勉勵學生,而不是壓抑學生;要在問題開頭啟發學生思考,而不是將答案直接端給學生。這種原則給我們的啟示是注意將教師的主導地位與學生的主體地位相結合。如:
【濟寧事業單位】《學記》中提出的"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反映的教學原則是( )。
A.直觀性原則 B.啟發性原則 C.激勵性原則 D.鞏固性原則
7.藏息相輔原則:"時教必有正業,退息必有居學"。這是說將課堂學習與課外學習要相結合,既要進行有計劃的正課學習,又有課外活動和自習,有張有弛,讓學生感到學習的樂趣。如:
【2012東營】"時教必有正業,退息必有居學"體現的是( )教育思想
A.課內和課外相結合 B.因材施教
C.教學相長 D.啟發式教學
【2013福建】《學記》提出"時教必有正業,退息必有居學",這句話強調()。
A.課內與課外相結合 B.德育與智育相結合
C.教師與學生相結合 D.教師與家長相結合
新公教育為你提供更多考試資訊和招聘公告可關注微信公眾號【新公教育(cqxgjy)】查看!
熱門招聘 | 備考干貨 | 實時互動 |
---|---|---|
實時更新 | 關注查看 | 在線咨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