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師勞動具有復雜性和創造性
教師勞動的復雜性表現在:
1、教育目的全面性
教師勞動的目的是培養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人,而不是單方面發展的人。
2、教育任務的多樣性
教師不僅要傳授科學文化知識和訓練學生的技能,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能力,還要培養學生一定的思想品德,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
3、教育對象的差異性
教師勞動的對象是千差萬別的人。
教師勞動的創造性表現在:
1、教師要不斷更新教育方法
為了提高教學效果,教師還要嘗試新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方法的變化或改革。
2、教師要因材施教
教師勞動的對象是千差萬別的人,所以要根據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
3、教師要具有教育機智
教師能夠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意外情況,迅速作出正確的判斷,隨機應變解決問題。
二、教師勞動具有續性和廣延性
教師勞動的連續性是指教師的勞動從時間維度而言是一個連續的過程。是在時間上的表現。
教師勞動的廣延性是指從空間維度而言,沒有嚴格的勞動空間界限。教師勞動的廣延性是從空間維度闡述教師勞動特點的。
三、教師勞動具有長期性和間接性
教師勞動之所以具有長期性是由于教育活動具有遲效性。教師不僅要促進學生知識的把握,還促進學生能力的提高、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而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所以,我們常說的“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就是教師勞動長期性的體現,而某個人將自己的成功歸功于自己的啟蒙老師,也體現了教師勞動的該特點。
教師勞動的間接性是指教師并不直接創造社會財富,而是通過學生的成就來體現自己的勞動價值。
四、教師勞動的主體性和示范性
教師勞動的主體性是說教師本人也是活生生的教育因素。
教師勞動的示范性是指教師的言行舉止都是學生學習的榜樣,所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就體現了教師勞動的示范性。
五、教師勞動方式的個體性和勞動成果的群體性
教師勞動方式的個體性是指每個教師都是獨立地在進行教育教學活動。
教師勞動成果的群體性是指學生最終的發展情況是所有老師的心血,如三四年級的老師就享受到一二年級老師的勞動成果,共同最終導致學生的學習成果。
新公教育為你提供更多考試資訊和招聘公告可關注微信公眾號【新公教育(cqxgjy)】查看!
上一篇:教師招聘:西方古代四大教育家
下一篇:教師招聘:身心發展之順序性
熱門招聘 | 備考干貨 | 實時互動 |
---|---|---|
實時更新 | 關注查看 | 在線咨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