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微信公眾號【新公教育】(cqxgjy) | 備考QQ群:671748890 | 備考課程:一年/兩年協議無限學
———————————————————————————————————
“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是英國浪漫主義詩人雪萊,借用詩句給生活在黑夜及困境中的人們帶來鼓舞和希望,預言革命的春天即將到來的經典。現如今,小編也想借用這句耳熟能詳的詩句送給上下一心共克新冠疫情的每一個華夏兒女,更想送給正在不懈備考教師考試的小伙伴們。相信在大家備考的過程中,你會面臨各種教基人物,了解任務的思想、地位、觀點,知識體系紛繁復雜,比較零散,因此小編拋磚引玉給大家呈現對于人物考點該如何學習,使之更加系統、更加規整。
一、孔子的生平簡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
孔子首創私學之風,倡“仁禮”為其思想核心。相傳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周游列國十三年,晚年修訂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去世后,其思想和語錄被弟子及其在傳弟子記錄,編纂為《論語》。
二、孔子的重要教育思想梳理
1.著作——《論語》
《論語》一書,與《大學》、《中庸》、《孟子》并成為“四書”。
2.人性觀
歷史上關于人性觀可以分為三大階段:春秋戰國時期、兩漢隋唐時期、宋元明清時期,先后經歷孟子、荀子、董仲舒、韓愈等等教育大家,觀點各不一致。孔子則認為,人性“性相近,習相遠也”,他認為不論是圣人還是普通人,人的本性是相近的,不差上下,而由于后天環境和習俗的不同才是他們的本性不同。
3.教育條件
孔子提出“庶、富、教”的觀點,即人口、財富和教育,孔子提出“富”是“教”的基礎,同時“教”又是提高人口素質和進一步促進社會發展的條件,兩者相互依存,這體現的正是教育的社會功能。
4.教育對象
孔子主張“有教無類”,這一思想在教育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主張無分貴賤不分國界,只要有心向學,都可以入學受教,開創了教育普及的先河。但,不可忽視的是,雖然孔子主張“有教無類”,但是對于“學”這一活動,他也提出了“唯上智與下愚不移”的觀點。
5.教育內容
《論語·述而》記載“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即孔子用四個方面教育學生,分別是文化知識、良好行為、忠誠篤厚、堅守信約,反映了重視道德教育和文化教育。
6.教育過程
倡導“學、思、行”的學習過程和方式,提出“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等等至理名句。
7.教育原則
①啟發誘導:“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是中國最早提出啟發式教學思想的人。
②因材施教:“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
③鞏固性原則:“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溫故而知新”。
④知行統一:“力行而近乎仁”。
新公教育為你提供更多考試資訊和招聘公告可關注微信公眾號【新公教育(cqxgjy)】查看!
熱門招聘 | 備考干貨 | 實時互動 |
---|---|---|
實時更新 | 關注查看 | 在線咨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