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1928年10月):這個時期處于大革命剛剛失敗不久,白色恐怖猖獗,部分同志對革命前途感到渺茫,毛主席在這部著作中闡述了中國紅色政權存在和發展的原因:首先中國是一個政治經濟發展極端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國,各種力量不平衡充滿矛盾,使得小塊根據地能夠在反革命政權包圍下產生。其次,相當力量正式紅軍的存在,是紅色政權能夠存在的必要條件。同時,這部著作也是農村包圍城市的理論前提和基礎。
2、《井岡山的斗爭》(1928年11月):井岡山是我們黨第一塊農村革命根據地,這部著作是毛澤東寫給中共中央的報告。主要闡述了割據地區現勢、軍事、土地、政權等問題。提出了工農武裝割據思想。
3、《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1月):這部著作是毛澤東思想基本形成的標志,同時標志著“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革命理論的基本形成。大革命的失敗,黨內出現了一些對時局估量的悲觀思想,革命的主觀力量有一定的削弱。針對這些問題,毛主席指出雖然中國革命主觀力量弱,但是立足于中國國情上的反動組織也是弱的,要看到反革命潮流開始下降,看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4、《反對本本主義》(1930年5月):這是黨內第一篇反對教條主義的文獻,提出了“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揭露了教條主義的錯誤以及對革命事業的危害,闡明了社會調查的重要意義。同時這部著作還指出學習馬克思主義必須同中國實際相結合,要從實際斗爭中創造適應局面的思想路線。
毛澤東思想形成時期的這些著作從實踐中來,反過來又指導實踐,對我們的革命起到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