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很好的理解否定之否定規律就必須掌握兩個方面的考點,其一就是辯證否定觀,其二就是事物發展的方向和道路。而為了理解這兩個考點,我們又借用小麥的“一生”去更好的展示否定之否定規律。故事是從一顆麥種開始的,麥種整天覺得自己干干巴巴的,麻麻癩癩的,一點都不圓潤,所以就對自己進行了第一次否定,成長為了麥苗。讓我們一起去分析一下這個過程,首先這種否定是自身對自己的否定;其次這種否定只是否定了自己的存在狀態,從本質上講,它仍然是一粒麥,所以這種否定是帶有肯定的否定;再次,這個過程的實質就是揚棄,既克服了自身的狀態,又保留了小麥的性質;最后,這個過程是前后聯系和發展的環節。當然了,麥苗也不是它的目標,于是又在麥苗的基礎上進行了第二次否定即否定之否定而最終成長為沉甸甸的麥穗。所以唯物辯證法認為:事物的發展是一個過程接著一個過程的,過程的更替要通過否定來實現。在事物發展的這個長鏈條中,要經過兩次否定,三個階段——即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就表現為一個周期。
除了體現辯證否定觀的原理之外,小麥從麥種到麥穗的成長,也體現了它在方向上是前進的、上升的,但道路卻是曲折的、迂回的。這種觀點總結下來就是事物的發展體現為一個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升的過程。比如江澤民同志曾在吉林省進行調研,而后于1998年曾賦詩紀念:“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樹瓊花滿目春。歷盡天華成此景,人間萬事出艱辛”。很明顯,“歷盡天華成此景”代表著事物發展的方向或者說總趨勢是前進的,上升的,而“人間萬事出艱辛”又道出了事物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即一切事物的發展都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而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否定之否定后的狀態并不是原有的肯定的狀態,而是一種更上一層樓后的“揚棄”。用列寧的話說:仿佛是舊東西在高級基礎上的回復,是“內容的前進、形式的復歸”。
除了上述的案例之外,我們比較常見的案例還有很多,而這些案例相對簡單,所以就不在這里一一列舉了。了解了相關的知識點之后,也需要我們不斷的進行習題練習去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方能在考試中取得讓我們滿意的成績。
熱門招聘 | 備考干貨 | 實時互動 |
---|---|---|
實時更新 | 關注查看 | 在線咨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