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例子要求考生能夠反選出是哪一種注意的類型。所以在復習的時候一方面需要深入理解每一種注意的概念;另一方面也需要積累一些例子。
首先來看一下注意的概念:
注意是心理活動或意識對一定對象的指向或集中。根據有無目的和意志努力的程度分成以下三類:
1.無意注意
也稱為不隨意注意,是一種沒有預定目的、無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對一定事物所發生的注意。如:圣誕節當天老師正在上課,突然有一位圣誕老人推開門走進了教室,此時同學們都不由自主地看向了圣誕老人,此時圣誕老人引起的就是學生的無意注意。無意注意是注意的一種低級形式,不僅人類有,動物也有。
無意注意雖然是自然而然發生的,但并不是無緣無故產生的。
引起無意注意產生的條件有:
(1)客觀條件:即刺激物本身的特點。包括刺激物的新異性、強度、運動變化、刺激物與背景的差異。如:自幼生活在海南島的人,沒有親眼見過冬天從天空飄落的雪花,當他們遷居到北方,第一次見到漫天飛舞的大雪時,自然容易引起他們的不隨意注意。
(2)主觀條件:即人本身的狀態。包括人對事物的需要和興趣,積極的情感態度,個人的情緒狀態和精神狀態,個人的心境、主觀期待。如:建筑師由于職業的需要當他們在外地旅游的時候,那里各式各樣的建筑物,都會自然而然的吸引他們。
2.有意注意
也稱為隨意注意,指的是一種有目的,必要時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如:學生在聽很抽象難懂的高數課的時候,知道自己聽這個課的目的是通過本次期末考試,所以盡管很難、很抽象學生還是會堅持認真聽下去。此時學生運用的就是有意注意。
引起有意注意的條件有:
(1)明確活動的目的和任務,如學生在上課之前老師明確告訴學生本節課的目標;
(2)排除無關刺激的干擾,如老師上課時組織好課堂,排除一些無關刺激對學生的影響;
(3)培養對事物的間接興趣即培養學生對活動目的或活動最后結果的興趣。
3.有意后注意
也稱為隨意后注意,是一種有著自覺目的,但無需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是一種高級形式的注意,是在有意注意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并在有意注意之后產生的。它往往針對的是一種熟練技能。如:我們對騎自行車很熟練了就可以騎自行車不扶把手,此時運用的就是有意后注意。
培養有意后注意的條件:
(1)培養有意后注意的關鍵在于發展對活動的直接興趣;
(2)熟練和系統化。
更多教師招聘內容,請訪問新公教育 QQ群671748890
新公教育為你提供更多考試資訊和招聘公告可關注微信公眾號【新公教育(cqxgj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