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個性化答題一直備受考官青睞,一方面,個性化的答題內容是其他考生怎么也模仿不來的,能讓考官耳目一新,另一方面,個性化答題具備極強的情感色彩,即便是考官疲憊了,也容易吸引考官認真傾聽,同時,個性化答題具備極強的互動性,充分結合了面試即是與考官交流的特點。個性化答題用好了是加分項,用不好有可能滿盤皆輸,那到底什么是個性化,哪些題型能用,如何用,如何避免踩雷區。
一、什么是個性化答題?
這要回歸到面試本質,面試是考核求職者儀表、性格、知識、能力、經驗等特征是否與崗位所需高度匹配,說白了就是看我們這個人怎么樣。而大多公務員、事業單位所采取的面試形式是結構化,除結構化題型崗位匹配性以外,都是些公共題型,題干信息內容貌似與自己的經驗、經歷毫無關系,而把自身優秀的經驗、經歷、行為品質、能力等與題干高度匹配的答題方法就叫做個性化答題,而常見的個性化一是在答題中舉自己優秀的例子,二是有足夠的現場感,從各個方面向考官展示自己優秀的一面,以獲取高分。
二、哪些題型能運用個性化,如何運用?
1、社會現象
(1)當社會現象所描述的對象就是我們自己時,如:大學生、年輕人,可以使用個性化。
例:在我國龐大的獨居群體中,青年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大,他們來到大城市奮斗,遠離父母,獨自居住。這個青年群體被稱為“空巢青年”。對于“空巢青年”,你怎么看?
大多考生都是“空巢青年”,在論證時完全可用自己的經歷來描述。
如:考官好,我也是一名“空巢青年”,一個人遠離家鄉遠離父母來到大城市打拼,想著要通過自身努力改變命運,雖一個人上班一個人下班,住著一間10平米左右的地下室,偶爾還會被客戶刁難和領導批評,但依然能激情滿滿。然而當夜深人靜的時候,我也會有些感慨,城市里人山人海,熱鬧紛繁,卻找不著可以暢聊的人,內心難免有些寂寞,再想著現有工作的工資,即便是工作很多年,都難以企及高昂的房價,內心又有些失落。
描述自己的現狀和心態就是所有“空巢青年”的心態和所面對的困難,且情感色彩更加濃厚,更加自然真實,更能與考官情感共鳴。
(2)好現象,好現象往往描述的是好的事件,尤其是人物品質類題型,題干中人物如此優秀,那我呢?我講了一大堆別人的好,還不如真真切切論述一下自己的好,某些優秀品質雖不及題干主人翁,但我也具備,來證明我就是考官想要的那個人。還是那句話,要從各個方面向考官證明自己優秀。
例:張麗月薪不到2000,但她卻辦了一個愛心粥鋪,堅持每天早上為環衛工人、殘疾人等弱勢群體提供營養早餐,當有人問起時,她說這些人比自己更不容易,只是力所能及為他們提供一份溫暖,對此,你怎么看?
考官好,題干中讓我看到了張麗月薪不足2000做愛心的這種助人為樂的精神,并且不是一次兩次,而是堅持在做,心里著想的是那些比她更不容易的人,也充分彰顯了她的利他精神,令我深深感動和敬佩。
其中我對張麗的堅持做好事尤為觸動,我們大多都做過些許暖心之舉,但堅持做的人少之又少。在學校里,我是志愿者協會的成員,大二時,我們組織了一次暑假支教活動,活動過程中,我們教授孩子各學科科目,還有唱歌、舞蹈、球類運動,讓他們感受到學習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情,臨走時,孩子們都依依不舍,有的孩子直接抱著我們就哭了(答題時也可淚眼朦朧,情感更加真實),當地的辦學條件著實有限。回到學校后,經過商討,我們志愿者每次暑假都會去這兒,而且還募集資金為他們購買了電腦、投影儀,安裝了網絡,定期以遠程教學滿足孩子們的需求,這是我們協會持續在做的一件事情。
講述張麗好的同時也證明了自己也是一個樂于助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