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內蒙古呼倫貝爾,有一戶世代生活在草原的牧民,為了讓女兒順利上網課,不得不收拾蒙古包全家遷徙找網;在湖北宜昌,一位爺爺拿著手機循信號找遍大山,給孫女搭了一間網課帳篷;在河南洛寧縣,一位高三女生為跟上網課進度,每天都到村委大院蹭網。
【熱點題目】
近日,在河南洛寧縣,一位高三女生為跟上網課進度,每天都到村委大院蹭網一事引發輿論廣泛關注。然而,自疫情以來,一些偏遠地區無法上網課的學生不在少數。對此,你怎么看?
【解析】
1.表明自己的態度觀點。
疫情期間,為了讓廣大學子保證上課的進度,保障大家受教育的權力,全國實行“停課不停學”的制度,讓學生通過在線課堂學習,本身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但是一些地方因地處偏遠,網絡不穩定、不覆蓋,讓部分學生無法和大家享受一樣的教育資源,其實又變成另一種教育不公,所以面對這一問題,要引起重視,盡快解決。
2.分析現象產生的危害。
(1)對無法共享網課的學生而言,影響學習進度,也影響心理發展。因為網絡不好,或者設備不足等問題,導致學生會落下部分課程,進而導致學生出現自卑的心理狀態。
(2)對老師而言,學生學習進度不一致,后期教學難開展。如果學習進度不一致,后期全面復工以后,班級學生的差距較大,作為老師,教學開展會十分不順利,也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熱情。
(3)對于家長而言,會因此愧對孩子。因為網絡或設備問題,導致自己孩子無法與別人的孩子一樣在線上學習,家長也會無法面對孩子,會心存愧疚之情。
3.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
(1)學校做好摸底排查工作。每所學校以班級為單位,對于孩子的設備情況進行排查,確保了解每一個孩子上課的情況,同時,對于確實有困難的孩子要進行特別幫助,例如單獨補課。
(2)當地政府或者村委會,做好協調工作。可以利用基層服務中心、圖書館、村委會的電腦或者網絡,組織個別孩子,做好防護工作,一起學習,保障孩子享受公平教育的權力。
(3)做好扶貧攻堅,啃下最后的“硬骨頭”。扶貧工作要關注農村的互聯網基礎設施完善問題,尤其是互聯網+教育問題。如果農村孩子在使用互聯網上慢了一拍,恐怕也會影響到他們未來的發展。
熱門招聘 | 備考干貨 | 實時互動 |
---|---|---|
實時更新 | 關注查看 | 在線咨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