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拓寬高校畢業生就業渠道
(九)擴大企業吸納規模。適應市場需求,優化高校專業結構設置,加大“學歷+技能”教育培養力度。對中小微企業新招用2020年應屆高校畢業生并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穩定用工6個月以上、按規定繳納社會保險費的,按2000元/人標準給予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2020年,我市國有企業提供不低于50%的新增崗位專門招聘應屆或離校2年內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不得隨意毀約,不得將本單位實習期限作為招聘入職的前提條件。(責任單位:市教委、市財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國資委)
(十)擴大基層就業規模。加大事業單位面向高校畢業生的公開招聘力度,2020—2021年事業單位空缺崗位主要用于專項招聘高校畢業生。擴大基層項目招募規模,2020年招錄選調生600名左右,招募“三支一扶”人員500名左右、特崗教師200名左右,招募“西部志愿者”1500名左右(含延期)。支持開發城鄉社區等基層公共管理和社會服務崗位,吸納2020年應屆或離校2年內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各區縣可按當地最低工資標準每月給予補貼,所需資金從就業補助資金列支。(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教委、市民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團市委)
(十一)擴大招生入伍規模。積極落實國家擴大2020年碩士研究生和普通高等學校專升本招生計劃部署,市屬高校碩士研究生招生計劃總量增加30%,專升本規模擴大至占全市高校??飘厴I生總量的15%左右。擴大大學生應征入伍規模,健全參軍入伍激勵政策,提高應屆畢業生征集比例。(責任單位:市教委、市征兵辦)
(十二)擴大就業見習規模。支持機關和企事業單位、政府重大投資項目、重大科研項目設立見習崗位,對因疫情影響見習暫時中斷的,相應延長見習單位補貼期限;對見習期未滿與高校畢業生簽訂勞動合同的見習單位,給予剩余期限見習補貼。(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信息委、市科技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商務委、市國資委)
(十三)引導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實施“優創優幫”在校大學生創業扶持計劃,每年擇優遴選30個項目,給予一定立項資金,并安排導師跟蹤幫扶1年。實施“渝創渝新”大學生創業啟航計劃,每年擇優遴選100個左右項目,根據項目質量給予一定資金補助。(責任單位:市教委、市人力社保局)
(十四)適當延遲錄用接收。引導用人單位推遲面試體檢和簽約錄取時間。對延遲離校的應屆畢業生,相應延長報到接收、檔案轉遞、落戶辦理時限。離校未就業畢業生可根據本人意愿,將戶口、檔案在學校保留2年或轉入生源地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以應屆畢業生身份參加用人單位考試、錄用,落實工作單位后參照應屆畢業生辦理相關手續。(責任單位:市教委、市人力社保局、市國資委)
四、加強困難人員兜底保障
(十五)保障失業人員基本生活。暢通失業保險金申領渠道,放寬失業保險申領期限,實現線上申領失業保險金。對領取失業保險金期滿仍未就業且距離法定退休年齡不足1年的人員,可繼續發放失業保險金直至法定退休年齡。對領取失業保險金期滿仍未就業的失業人員、不符合領取失業保險金條件的參保失業人員,積極研究發放失業補助金政策。繼續執行困難失業人員一次性臨時生活補助政策,補助標準為全市月失業保險金標準的2倍。對符合條件的生活困難失業人員及家庭,按規定及時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臨時救助等社會救助范圍。(責任單位:市民政局、市人力社保局)
(十六)強化困難人員就業援助。動態調整就業困難人員認定標準,及時將受疫情影響人員納入就業援助范圍,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對招用符合條件的困難失業人員并與其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按規定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各類企業,按照6000元/人標準給予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將在我市高校就讀的湖北籍2020屆畢業生納入一次性求職創業補貼范圍。將我市長江流域退捕漁民納入社會保障體系,同等享受就業創業扶持政策和服務。利用公益性崗位托底安置通過市場渠道難以就業的困難人員,對從事公益性崗位政策期滿,仍未實現穩定就業的特殊困難人員,政策享受期限可延長1年;也可再次申請公益性崗位予以安置,崗位補貼和社會保險補貼期限重新計算。(責任單位:市教委、市人力社保局、市農業農村委)
五、完善職業培訓和就業服務
(十七)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加大失業人員、農民工等群體職業技能培訓力度,實施專項培訓,適當延長培訓時間。擴大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范圍和規模,企業在職職工(含見習期)參加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并取得初級工(含專項職業能力證書)、中級工、高級工國家職業資格證書(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在培訓周期內分別按每人每年4000元、5000元、6000元的標準給予企業補貼。(責任單位:市人力社保局)
(十八)鼓勵開展線上職業技能培訓。企業組織職工開展線上職業培訓,按規定落實培訓補貼。勞動者在市外參加我市線上培訓,返回重慶后完成線下培訓課程并取得相應證書,按規定給予培訓補貼。(責任單位:市人力社保局)
(十九)優化就業服務。健全完善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加快智能就業線上辦事平臺建設,實現線上求職招聘、線上培訓、線上創業服務、線上政策辦理。組織開展百日千萬網絡招聘專項活動,提高勞動力市場供需匹配效率。區縣可有序開展小型專項供需對接活動。優化用工指導服務,鼓勵困難企業與職工協商采取調整薪酬、輪崗輪休、靈活安排工作時間等方式穩定崗位,盡量不裁員或少裁員,確保勞動關系穩定。(責任單位:市教委、市財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總工會、市工商聯)
六、壓實就業工作責任
(二十)加強組織領導。各區縣政府要切實履行穩就業主體責任,建立由政府負責人牽頭、有關部門共同參與的工作機制,統籌推進本地區穩就業工作。市政府有關部門和單位要同向發力,落實完善政策措施,形成工作合力。健全公共就業服務體系,提升基層公共就業服務標準化、信息化和便捷化水平。(責任單位:各區縣政府,市級有關部門)
(二十一)加強資金保障。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完善多渠道就業資金投入保障機制。加強就業資金監管,嚴格失業保險金發放,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支持區縣根據穩就業工作推進和政策實施需要,統籌用好就業創業、職業培訓、風險儲備等方面資金。(責任單位:各區縣政府,市級有關部門)
(二十二)加強表揚激勵。對就業創業任務完成較好的區縣,予以資金支持。對在穩就業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按照有關規定給予表揚獎勵。表揚激勵一批就業創業先進典型,在全社會形成支持就業創業的良好氛圍。(責任單位:各區縣政府,市級有關部門)
(二十三)加強督促落實。細化分解目標任務,在相關督查工作中將穩就業作為重要內容,重點督促政策服務落地及重點群體就業、資金保障落實等。對不履行促進就業職責,產生嚴重后果或造成惡劣社會影響的,依法依規嚴肅問責。啟動就業崗位調查,做好化解失業風險的政策儲備和應對預案。(責任單位:市人力社保局、市統計局)
上述新增補貼政策,受理截止期限原則上為2020年12月31日。各區縣政府、市政府有關部門和單位要抓緊政策實施,發揮政策最大效應,工作中遇到的重要情況和重大問題及時報告市政府。
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0年5月8日
來源:http://www.cq.gov.cn/zwgk/fdzdgknr/lzyj/xzgfxwj/szfbgt_38656/202005/t20200511_7375021.html
新公教育為你提供更多考試資訊和招聘公告可關注微信公眾號【新公教育(cqxgjy)】查看!
熱門招聘 | 備考干貨 | 實時互動 |
---|---|---|
實時更新 | 關注查看 | 在線咨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