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穿刺的關鍵是“快”:麻醉后利索進針,進針后隨即抽骨髓,骨髓抽出后立即快速涂片。如此,可以減少髓腔內出血的機會,防止血稀及骨髓凝固,保證涂片質量,從而為準確診斷提供保障。那如何做到既快又好呢?下面按照操作過程說明各步驟的注意點。
1.穿刺部位選擇:
①髂前上棘:常取髂前上棘后上方1~2cm處作為穿刺點,此處骨面較平,容易固定,操作方便安全;②髂后上棘:位于骶椎兩側、臀部上方骨性突出部位;③胸骨柄:此處骨髓含量豐富,當上述部位穿刺失敗時,可作胸骨柄穿刺,但此處骨質較薄,其后有心房及大血管,嚴防穿透發生危險,較少選用;④腰椎棘突:位于腰椎棘突突出處,極少選用。
2.體位:
胸骨及髂前上棘穿刺時取仰臥位,前者還需用枕頭墊于背后,以使胸部稍突出。髂后上棘穿刺時應取側臥位。腰椎棘突穿刺時取坐位或側臥位。
3.常規消毒:
皮膚,戴無菌手套、鋪消毒洞巾,用2%利多卡因作局部浸潤麻醉直至骨膜。
4.穿刺:
將骨髓穿刺針固定器固定在適當長度上(髂骨穿刺約1.5cm,肥胖者可適當放長,胸骨柄穿刺約1.0cm),以左手拇、食指固定穿刺部位皮膚,右手持針于骨面垂直刺入(若為胸骨柄穿刺,穿刺針與骨面成30~40°角斜行刺入),當穿刺針接觸到骨質后則左右旋轉,緩緩鉆刺骨質,當感到阻力消失,且穿刺針已固定在骨內時,表示已進入骨髓腔。
5.送檢:
用干燥的20ml注射器,將內栓退出1cm,拔出針芯,接上注射器,用適當力度緩慢抽吸,可見少量紅色骨髓液進入注射器內,骨髓液抽吸量以0.1~0.2ml為宜,取下注射器,將骨髓液推于玻片上,由助手迅速制作涂片5~6張,送檢細胞形態學及細胞化學染色檢查。
如需作骨髓培養,再接上注射器,抽吸骨髓液2~3ml注入培養液內。
6.操作完成:
抽吸完畢,插入針芯,輕微轉動拔出穿刺針,隨將消毒紗布蓋在針孔上,稍加按壓,用膠布加壓固定。并交代注意事項。
7.特殊情況:
如未能抽得骨髓液,可能是針腔被皮膚、皮下組織或骨片填塞,也可能是進針太深或太淺,針尖未在髓腔內,此時應重新插上針芯,稍加旋轉或再鉆入少許或再退出少許,拔出針芯,如見針芯上帶有血跡,再行抽吸可望獲得骨髓液。
更多衛生系統事業單位面試內容,請訪問新公教育 QQ群951111480
新公教育為你提供更多考試資訊和招聘公告可關注微信公眾號【新公教育(cqxgjy)】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