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公德
背景:
當時下,國家社會主義道德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公民道德建設還是遠遠落后于經濟的發展。冷漠歧視、不講文明禮貌、不誠實守信、破壞公物、不遵守公共秩序等損害人際關系和社會秩序的行為仍然普遍存在,對人們的生活造成了極大的困擾。
影響(意義或危害):
社會公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一個國家的社會秩序、社會風氣、社會凝聚力,是一個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加強社會公德建設,提高公民的社會公德意識,是促進我國社會的全面發展的關鍵一步。
社會公德的主要內容:文明禮貌 助人為樂 見義勇為 愛護公物 保護環境 遵紀守法
表現:
1、在人與人的關系上,不講文明禮貌,不尊重他人,不誠實守信,不互幫互助。
2、在人與社會的關系上,公民損害公共利益的現象普遍,維護公共秩序的意識淡薄。
3、在人與自然地關系上過分追求經濟利益,肆意破壞自然環境。
原因:
1、傳統文化的消極影響。傳統的“仁愛”是以家族關系擴展建立起來的傳統道德;同時,被動“等待”公正,祟信“善惡相報”的因果循環,對破壞公德,加塞、不講文明者,采用“忍”讓,信奉明哲保身,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消極心態。
2、社會公德教育弱化。學校教育重視學生的知識技能的培養,輕視學生的道德培養。尤其是日常生活中的公德教育,樂意講大道理,不屑于講“小規范”,將公德教育形式化和簡單化,同生活隔離開來,熟不知公共生活中處處需要遵守社會公德。
3、社會公德制度建設薄弱。搞好社會公德建設,需要“兩于抓”,即一手抓揚善,一手抓懲惡。當下,我們重視了揚善的功能,但忽視了法紀等制度建設中懲惡的功能,社會公德制度建設過于軟弱。
4、社會轉型的影響。社會轉型期間,價值導向出現多元化,在統一的價值導向沒有在全社會形成共識之前,強調個人價值的實現就會占據主流,以及一些不正確的人生觀的形成,都不利于社會公德的確立。
5、輿論導向出現偏差。現在有些主流媒體為了提高知名度想盡一切辦法出風頭而不考慮這么多的社會影響。如現在熱搞的電視征婚和娛樂節目是這種現象的集中反映,為了賺取眼球,許多電視臺放下架子請社會上一些享樂主義分子大肆作秀,許多紅男綠女為了在最快的時間出名,想盡招數讓自己與眾不同,并不惜踐踏社會公德,比如有人說出“寧在寶馬上哭,不在自行車上笑”的極端享樂主義觀點。
措施:
1、制訂和完善法律法規。一方面是制定和完善各種文明公約,規范民眾在各個環境的行為;另一方面是健全監督機制和賞罰機制,發現好人好事,揭露不良行為,對維護社會公德的人和事要給予相應的榮譽和獎勵,對違反社會公德者,堅決予以處罰,對見死不救者和蓄意訛詐他人者,運用法律手段嚴厲制裁。
2、促進法律和道德功能的有機結合。法律有道德的支持才有實施的良好社會環境,
而道德一旦有了法律作為其后盾,才能進一步促進良好道德氛圍的形成,更好地發揮道德的教育和警示功能。
3、加強社區文化建設。社區作為公民生活的基本單位,加強公德建設,對于優化社區環境,提升人們的道德境界,促進社區的和諧具有重要意義。可以通過開展座談、文藝活動、宣傳欄等方式提升公民公德素養。
4、加強學校教育和自我教育。重視學校教育,通過開設課堂、言傳身教、親身示范等方式,從小培養公民的社會公德意識;提倡自我道德教育,通過讀書、學習榜樣、家庭指導等方式方法,自覺接受正確的思想觀念,抵制不良誘惑的影響,從而形成良好的道德修養。
5、唱響主旋律,弘揚社會公德。以主力媒體為主陣地,充分發揮媒體的引領作用,以促成社會公德建設走向健康、良性、有序。
新公教育為你提供更多考試資訊和招聘公告可關注微信公眾號【新公教育(cqxgjy)】查看!
上一篇:公務員面試答題素材積累:職業道德
下一篇:公務員面試答題素材積累:自主創新
熱門招聘 | 備考干貨 | 實時互動 |
---|---|---|
實時更新 | 關注查看 | 在線咨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