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我國政府十分重視民眾健康問題和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推出了系列保障措施和改革方案,取得了顯著成就,但一些老問題仍未解決,新問題也層出不窮:
1.醫療衛生資源總量不充裕。醫療衛生資源總量相對不足,質量有待提高。醫療資源總體供給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不成正比,醫療衛生服務需求的多樣性與現有醫療條件的單一性沖突,是醫療體制、醫患關系中存在根本的矛盾。
2.醫療資源分配不均衡。城鄉配置呈現明顯的兩極分化,優質醫療資源主要集中在中心大城市的大型公立醫院。醫療衛生管理不順暢。 醫療衛生管理政出多門,監管乏力。醫療相關的行業和單位分屬于多個部門管理,所謂“都管都不管”,造成了醫改措施難以落實,醫療管理混亂無序。
3.醫療機構定性。醫改過程中,單位性質的定性不清,醫院經營方式近乎企業,自主經營、自負盈虧。醫院由供給公共服務的非營利部門蛻變成為一般營利性企業,大大削弱了其作為公共醫療衛生服務供給部門的使命。
4.醫療保險保障不充分。醫療保險覆蓋面很小、有失公平、保障水平不高、個人負擔比例過高、城鄉居民享受的醫療保障待遇差距大,醫療保障的差異已成為社會分配不公的重要體現。
5.醫療衛生服務碎片化。公共衛生機構,醫療機構分工協作機制不健全,缺乏聯通共享,各級各類的醫療衛生機構的合作不夠,協同性不強,服務體系難以有效地應對日益嚴重的慢性病高發等健康問題。
影響(意義或危害):
1.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內在要求。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因為健康是每個人成長和實現幸福生活的基礎。當前,我國已跨越了解決基本溫飽的階段,人民群眾對健康的追求更突出、更迫切。要推動醫療健康衛生工作重心下移、醫療健康衛生資源下沉,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公共衛生 和基本的醫療健康服務。
2.是適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客觀需要。我國經濟社會在總體發展,但公共衛生服務仍然甚至更加短缺。對整個醫療衛生服務的資源總量、結構布局和核心要素等作出安排,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
3.是解決衛生事業發展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的必然要求。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非常突出。推動整個醫療衛生事業轉型升級,可以更加科學有序地推動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公平可及的醫療衛生服務。
4.是持續深化醫改的重要內容。當前,深化醫改進入深水區、攻堅期,促進醫療衛生資源合理布局,才能提高整體運行效率,為深化醫改增添新動能。
原因(還可以結合前述的問題):
1.醫藥領域市場化與醫療服務公共性之間的矛盾。主要表現在醫療服務的公共性與商業化,市場化之間的矛盾。
2.政府管制醫療機構收費體系控制得過嚴,體現不出市場的價值。政府管制寬窄失靈導致看病難、看病貴。
3.醫務人員素質參差不齊,正常待遇偏低。醫務人員的工作壓力大、精神壓力大,收入相較其他行業卻偏低,灰色收入的出現加劇了日益緊張的醫患關系。
措施:
1.加大政府財政支出,促進社會公平。加大財政投入,降低民眾直接支付的比重,為民眾提供基本的醫療衛生服務。照顧低收入和貧困弱勢人群,確保讓大多數人得到均衡的基本醫療保障。
2.強化政府監管職能。采取有效措施對醫療機構進行規范和監督,堅決打擊醫療衛生方面的不法行為,促進其健康有序發展;同時,完善相關法規和政策,健全管理體制和監督體制并確保其貫徹實施。
3.推動城鄉均衡發展。打破城鄉二元制度,進一步統籌城鄉醫療保障制度,擴大醫療保險覆蓋面,縮小城鎮醫保和農村合作醫療之間的差距,推動遠程醫療協作,合理有效配置衛生資源,使讓城鄉居民獲得均衡的醫療服務。
4.加強醫療隊伍建設。大力培養醫療人才,尤其是缺口較大的領域,要在招生方面增強吸引力。加強對醫療執業人員的業務技能、職業道德的培養、把關,加強醫風醫德建設。
5.實施健康中國計劃。以普及健康生活、優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建設健康環境、發展健康產業為重點,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加快轉變健康領域發展方式,全方位、全周期維護和保障人民健康,大幅提高健康水平,顯著改善健康公平。
新公教育為你提供更多考試資訊和招聘公告可關注微信公眾號【新公教育(cqxgjy)】查看!
下一篇:公務員面試答題素材積累:教育
熱門招聘 | 備考干貨 | 實時互動 |
---|---|---|
實時更新 | 關注查看 | 在線咨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