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黨和政府歷來非常重視教育事業發展,國家出臺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關于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等文件,各級地方政府也做出了大量努力。但當前,我國的教育事業仍存在一些弱項和短板:
1.學前教育發展不充分。入園難、入園貴等問題日益突凸出。無證辦園、幼師隊伍素質和穩定性不高、教育質量和校園安全問題凸顯。
2.基礎教育發展不均衡。當前我國教育資源配置嚴重失衡,主要表現為地區、城鄉的不均衡,同級、同類學校之間的不均衡,不同類別學校之間的不均衡,弱勢群體子女與普通子女之間的不均衡。
3.應試教育傾向仍嚴重。“以中高考為指揮棒的考試評價體系單一”和“校長、教師片面追求升學率”是學校應試教育傾向嚴重的兩大最主要因素,然后依次是地方政府教育政績觀、家長片面追求分數、培訓機構推波助瀾。
4.高等教育創新性不足。高校教學內容以理論為主、脫離實際,方式方法缺乏自主性、探究性,培養出的人才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不足,高校行政化色彩和職稱評價體制等制約了學術發展。
5.理想信念教育有缺失。部分大學生在理想信念問題上存在片面的、模糊的、偏激的乃至錯誤的認識,形成了或多或少的思想困境,偏離或甚至迷失了馬克思主義價值觀指引的正確方向,傳統文化尤其是傳統道德的教化作用待提升。
6.特殊教育仍被邊緣化。特教資源緊缺,基礎設施建設受限制;特教體系不夠健全,招生能力受限制;特教經費嚴重不足,康復及職業教育開展受限制;特教專任教師嚴重不足,專業課程開設受限制;特殊教育在整個教育體系中仍被邊緣化,政府、社會和學校和家庭未形成良性合力。
7.職業教育發展不充分。社會輕視職業教育的現象普遍存在;人才培養質量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職業院?;A能力相對薄弱;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保障機制不完善。
影響(意義或危害)
1.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是提高國民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寄托著億萬家庭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優先發展教育、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對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具有決定性意義。
2.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直接關系到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的全局性問題
3.特殊教育是一個國家國民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體現了一個國家和政府對殘疾人、弱勢群體的人文關懷,展現了一個國家教育社會公平機制的運行情況,彰顯了一個國家教育的平等性。
4.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廣大青年打開通往成功成才大門的重要途徑,肩負著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職責,必須高度重視、加快發展。
5.基礎教育的城鄉、區域發展不均衡,不利于社會的公平和諧,會進一步加大區域之間、城鄉之間的發展差距。
6.應試教育的傾向如果不及時扭轉、高校教育如果不加強創新,不利于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將會束縛年輕人思維、阻礙學術創新和科技進步。
上一篇:公務員面試答題素材積累:醫療
下一篇:公務員面試答題素材積累:就業
熱門招聘 | 備考干貨 | 實時互動 |
---|---|---|
實時更新 | 關注查看 | 在線咨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