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背景】
近日,張連印同志被授予“時代楷模”稱號,他的先進事跡經中央媒體廣泛宣傳報道后,在全軍部隊和社會各界引起強烈反響。
張連印,中共黨員,1964年入伍,在黨的培養下,經過部隊的淬煉,從吃百家飯、穿百家衣的放牛娃,成長為軍隊高級干部。38歲擔任副師長,后來又當上師長、副軍長、省軍區副司令員,被授予少將軍銜,把全部青春獻給了國防和軍隊現代化事業。
2003年退休后,張連印毅然回到家鄉,開始了他植樹造林、綠化荒山的新戰斗。他先后多次到各地學習生態環境建設的有關知識和植樹造林防風治沙的辦法,為籌集啟動資金,花光了30多萬元積蓄,并多方面尋求支持幫助,解決資金問題。
在返鄉后的荒山造林行動中,他即使身患癌癥,依然奮斗不止。18年來,他帶領團隊共植樹1.8萬余畝、200多萬株,為左云縣環境改善和京津風沙源治理作出了突出貢獻。他不圖名不圖利,為了造林傾盡積蓄,將生態建設成果全部無償交給集體。
【模擬試題】
近日,張連印同志被授予“時代楷模”稱號,他2003年退休后,張連印毅然回到家鄉,開始了植樹造林、綠化荒山的新戰斗,他的先進事跡經媒體廣泛宣傳報道后,在全軍部隊和社會各界引起強烈反響。對此,請談談你的看法。
【參考答案】
1.概括精神品質,給予肯定評價
張連印退休后十八年如一日扎根荒灘植樹造林,他用實際行動告訴了我們愛國愛民從來都不是一句口號。他不僅是廣大黨員干部的學習榜樣,更是全社會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生動教材。
2.圍繞品質談重要性。
(1)初心不變,退休不褪色。
張連印在退休后本可以安享晚年,但他毅然投身家鄉建設。一方面,他在家鄉生態環境的改善上做出極大的貢獻,給當地的群眾造出了一片青山;另一方面他想盡一切辦法帶領群眾致富,讓百姓有了經濟收入。他不忘黨的宗旨,不忘鄉親,以愛民為民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始終同人民群眾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2)淡泊名利,為造林傾盡積蓄。
在荒山造林的戰斗中,他不僅把自己的積蓄獻給了環境治理的生態事業中,還動員家人,解決造林過程中的資金問題。他不圖名不圖利,將生態建設成果全部無償交給集體。他淡泊名利,甘于清貧,無私奉獻,為廣大的黨員同志們樹立了標兵形象。
(3)敢于擔當,艱苦奮斗。
返鄉建設的過程中張連印披荊斬棘,奮斗不息。他多次咨詢專家學習植樹造林知識;他帶領鄉親著手修路、通電、打井、修渠、平整土地、育苗等工作,克服技術資金難題;他始終與病魔戰斗,沒有在家鄉建設的道路上退縮。正是張連印身上的實干精神、奮斗精神、擔當精神的支撐讓當地迎來了長久的發展。
3.結合實際,談踐行。
(1)堅定信念,不忘初心。一方面要牢記初心使命、謹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另一方面要多研讀黨的理論方針政策,要不斷接受思想政治的洗禮,涵養為民情懷。
(2)牢記使命,敢于擔當。敢于深入基層一線,投身于人民最需要的事業中去,善于發現群眾需求,從群眾的急難愁盼入手,積極主動解決問題,用經驗能力為群眾的幸福生活增磚添瓦。
(3)艱苦奮斗,勇于創新。涵養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闖勁和韌勁,保持腳踏實地銳意進取的精神,敢于直面風險挑戰,以堅韌不拔的意志,以探索求新的勇氣,直面艱難險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