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不好不想上班。”有多少人曾經在心里默念過這句話,卻不敢說出口?現在,江蘇常州的一家公司讓員工“夢想成真”了。該公司設置了“情緒假”,職工每個月可以不說明理由請一天假,還是帶薪的,已經連續實施3年。新聞一出,這家原本名不見經傳的公司立刻成了令人艷羨的“別人家的公司”。提到為什么要設立情緒假,該公司領導解釋說:“我們是服務型行業,如果一位員工心情不好,有可能影響到同事,也會影響到整體服務質量。另一方面,在工作中,如果碰到一些不講理的游客,員工也可能受委屈。”
(《光明網-時評頻道》)
【命題預測】
江蘇常州的一家公司設置了“情緒假”,職工每個月可以不說明理由,請一天的帶薪假期。新聞一出,它成了群眾眼中的“別人家的公司”。對于“情緒假”,你怎么看?
【新公解答】
江蘇常州的這家公司推行的“情緒假”,不僅是管理模式上一種創新,更是是實實在在對員工的一種體恤,值得我們學習和推廣。
第一,員工的心情得到的體諒,那么對于他們的工作效率,以及他們的服務質量就會有大大的提高,更有利于單位工作的開展;第二,人性化的關懷不僅能夠贏得員工的信賴,更能贏得員工的忠誠,這樣也能夠幫助企業更好地留住人才、真正地留住人才;第三,企業特別設立了情緒假,也說明了他們是真正認識到的人性化管理的重要性,體現了以人為本的中心思想,這也意識著我國企業的管理理念有了一個實質性的進步。
但是,當前我們的企業人性化的關懷與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還沒有得到一個良好的廣大普及,部分企業還是存在著只以利益為出發點和目標的經營模式,只想著員工為他們帶來收益,而不是體恤員工,讓員工擁有獲得幸福感。比如說,女員工懷孕便辭退,請假照顧生病的孩子而不予準假等等。導致很多時候員工不得不有了“情緒”,產生辭職的情況。
綜上可知,如果是僅僅把員工當成賺錢工具的企業是不可能真正的長久發展的。所以我認為我們的企業要因地制宜地、還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去改善我們的管理理念、提升管理模式,對此我也有一些建議:第一,我們可以借鑒國外的一些企業給員工更多的一些人文關懷,比如說為員工提供一些茶點,甚至允許員工帶上獨自在家的孩子來上班;第二,很多事,并不是一味地進行懲罰和實施高壓去“激發”員工熱情,而是應該通過尊重和信賴去贏得他們的忠誠,所以我們可以在人文關懷方面進行更多的創新,比如設立孝順假、每周團建活動等等。只有我們逐漸認識到員工的重要性,尊重他們才能夠真正的留住人才,讓企業獲得更高層次的發展。
熱門招聘 | 備考干貨 | 實時互動 |
---|---|---|
實時更新 | 關注查看 | 在線咨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