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背景】
日前,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青少年近視現狀與網游消費體驗報告》指出,讀寫姿勢不正確和長時間玩網絡游戲是危害視力的主要因素。在玩網游方面,32%的被訪者有網游充值消費經歷,超過九成的被調查青少年每周都會將電子設備用于學習、游戲,19%的被調查者甚至曾有通宵網游的經歷。
《網絡游戲管理暫行辦法》明確要求,網絡游戲企業家應要求玩家使用有效身份證進行實名注冊,并保存用戶信息。現實情況卻不盡人意,《報告》顯示,被抽查的游戲中強制用戶實名的游戲比例不到四成。
(《人民日報》(2019年6月5日19版)《網游消費,防沉迷是關鍵(消費連線)》 [責編:鄭明玥(實習生)、申亞欣])
【命題預測】
我國電子游戲在近幾年發展迅猛,用戶量更是猛增,但是隨之而來的問題是越來越多的青少年甚至是成年人“沉迷游戲”無法自拔,如此現象對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的損壞將是不可逆轉的,有人認為未成年人就該遠離游戲,有人認為適當的游戲是可取的。對此你怎么看?
【新公解答】
當下正是我國電子游戲市場發展極為迅猛的時代,游戲是把雙刃劍,有利有弊。
我國著名軍事家張召忠曾在某節目中表示,游戲有益于活躍思維,他也透漏自己會跟自己工作室的90后小年輕一起玩游戲。其實適當的游戲有助于緩解壓力,有些益智類的游戲可以鍛煉解題思維,有些聯機團體游戲也可以提升團體榮譽感等。但同時,我們應該理性的認識到,在青少年還沒有健全自己的時間管理觀念,和沒有很強的自制力的時候容易沉迷游戲,他們享受的僅僅是游戲帶來的短暫的快感,比如游戲勝利的快感,游戲里可以進行暴力活動而現實中不能有的快感,游戲升級帶來快感等等。所以在我國電子游戲處于上升期,同時帶來很多社會問題尤其是青少年對于游戲的沉迷問題,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探討原因和找到解決方法。
一方面是自身原因,在青少年沒有形成正確的時間觀以前,家長就讓青少年接觸游戲是有風險的,游戲是個容易成癮的東西,容易上癮的不止青少年,甚至一些大學生,工作黨。而我認為我們不可能杜絕親少年接觸游戲的各種可能,因此于其一味的“堵”,那倒不如采取“疏”。家長也好,老師也罷,在教育青少年時,應該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觀念。分析游戲的利弊,在游戲時間上如何把握和控制,游戲只是生活的調味品,切勿讓游戲毀了生活,毀了自己。
另一方面是外部因素,即游戲市場。相關監管部門應該對網絡游戲的游戲內容、類型、針對對象、游戲時間控制等進行強有力的監管。游戲市場有一系列嚴格的審批制度,就拿最近火熱的《和平精英》來說,其是在《刺激戰場》基礎上改進為更適合投放市場的游戲,游戲的血腥畫面的改版,競技模式的修改,都是為了更加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此同時,游戲市場應該加強推廣游戲實名制,對于未成年人進行強制的游戲時間限制或者是游戲類型限制。
我相信,我國的電子游戲市場將會越來越完善,內部和外部的共同努力下,青少年的對于網絡游戲的成癮將會越來越少,會更加合理利用游戲放松及學習,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
更多公務員考試面試內容,請訪問新公教育 QQ群810828910
新公教育為你提供更多考試資訊和招聘公告可關注微信公眾號【新公教育(cqxgjy)】
上一篇:貼近平“語” 打造面試高分亮點
下一篇:面試技巧:如何讓語言銜接更連貫
熱門招聘 | 備考干貨 | 實時互動 |
---|---|---|
實時更新 | 關注查看 | 在線咨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