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理解經濟全球化趨勢形成的原因和條件;了解經濟全球化趨勢形成的表現;掌握經濟全球化形成的影響。
【過程與方法】
通過自主閱讀、分析歷史材料,理解經濟全球化形成的原因和條件,初步掌握分析和處理歷史材料并從中獲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全球化趨勢原因和條件的理解,認識到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出現是當代生產力發展的要求和必然的結果。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經濟全球化趨勢形成的原因和表現。
【難點】
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影響。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教師出示世界著名品牌的標志,如:肯德基、麥當勞、雀巢、三星、微軟、奔馳、寶馬等,與學生互動,并提問:你知道有哪些中國品牌在國際市場上暢銷呢?
學生根據自主搜集的資料回答:海爾、聯想、蒙牛、康佳等品牌。
教師引導:外國的品牌商品在中國銷售,中國的商品也進入了世界,這是一種什么現象?試著解釋這種現象。
學生結合教材自主回答:經濟全球化。教師補充:經濟全球化指商品、勞務、技術、資金在全球范圍內流動和配置,使各國經濟日益相互依賴、相互聯系的趨勢。由此導入新課。
環節二:新課教學
過渡:經濟全球化給世界帶來了機遇和挑戰,那么促使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化趨勢進一步加強的原因有哪些?
(一)經濟全球化的原因和條件
1.原因
教師出示1961年及2000年柏林一個路口的情況對比、摧毀柏林墻的幻燈片,并提問:這些圖片內容說明了什么?
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東西方冷戰結束,國際形勢趨于緩和,和平與發展成為世界的發展趨勢。
2.條件
教師出示波音777-200LR、英吉利海峽海底隧道通車、美麗的互聯網的圖片及資料,并提問:根據圖片和資料內容,你認為經濟全球化的條件有哪些?
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科學技術特別是交通運輸和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大大縮短了世界各地的時間和空間距離,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便利條件。
(二)經濟全球化的表現
過渡:經濟全球化已經深入到我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在我們的衣、食、用等方面都可以看到全球化的身影,經濟全球化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
教師播放《經濟全球化和區域集團化》的視頻片段,請同學們自主總結經濟全球化趨勢的表現。
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1.國際投資和國際貿易迅速增長;2.跨國公司的影響增大,生產的全球化趨勢加快;3.1995年1月1日,世界貿易組織成立,是世界經濟全球化發展的一個重要表現。
(三)經濟全球化的影響
教師出示法國客機A380各部件生產圖,以及1997-1999年的東南亞金融危機相關資料,提問:經濟全球化的影響有哪些?請同學們以歷史小組為單位,進行5分鐘的討論。
學生討論后教師總結:
1.積極:(1)有利于商品和資本的流動;(2)有利于高新技術的應用和推廣;(3)有利于世界各國發揮自身的優勢,參與國際分工,開拓國際市場;(4)帶動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實現經濟發展的追趕和超越。
2.消極:(1)對發達國家:增加了投資風險,經濟危機“牽一發而動全身”;(2)對發展中國家:容易在國際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加劇貧富分化;經濟難以真正獨立,容易受發達國家牽制。
環節三:小結作業
小結:師生共同總結本課內容。
作業:溫家寶曾說全球化加深了各國的相互依存,沒有哪個國家可以獨自成為贏家。你同意溫總理的看法嗎?經濟全球化之下,世界各國之間的關系僅僅是相互依存嗎?請同學們下課之后查閱資料,下節課一起分享。
四、板書設計
新公教育為你提供更多考試資訊和招聘公告可關注微信公眾號【新公教育(cqxgjy)】查看!
熱門招聘 | 備考干貨 | 實時互動 |
---|---|---|
實時更新 | 關注查看 | 在線咨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