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下午好。我是X號考生。今天我的說課題目是《定風波》。下面我將從教學背景、活動評價、課程設計及教學亮點這四個方面來展開我第一課時的說課。
一、說教學背景
1.教材分析
合理、科學、全面的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定風波》是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四第二單元第五課《蘇軾詞兩首》中的第二首。這首詞作于蘇軾黃州被貶后的第三個春天,通過野外圖中偶遇風雨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簡樸中見深意,表現出作者豁達的胸懷,寄寓著超凡脫俗的人生理想。通過學習這首詞,學生能學習詞中以小見大的表現手法,體會豪放派詞人蘇軾的另一種寫作風格。
2.學情分析
現代教育理論強調:任何教學活動都必須以滿足學習者的需要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根據因材施教原則,在教學活動之前進行學情分析是十分必要的。高二的學生正處于由抽象思維過渡到邏輯思維的階段,他們的求知欲旺盛,樂于探索發現,能夠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他們對于詞的內容的理解已經達到了一定水平,但是在把握詞人情感及主旨方面還有待加強,對于詞的閱讀鑒賞能力還有待提高。
3.教學目標
根據對教材和學情的分析,在新課程改革理論的指導下,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學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了解作者及詩歌創作背景;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過程與方法目標:學習本詞以小見大的表現手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體會詩歌中包含的人生哲理,樹立積極的人生態度。
4.教學重難點
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和認知特點,我制定了如下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詞意,把握作品的思想內容,體會作者豁達的胸懷和作品曠達的意境;
難點:學習本詞以小見大的表現手法。
以上是我對教學背景所做的分析。
二、說活動評價
在課堂教學中,我還將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課堂教學的現場效果,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予以及時的評價。評價將貫穿教學活動的始終,我將以形成性評價為主,采用教師評價和學生互評的方式,
例如,在理解詞意時,我會請學生歸納小序中交代了哪些信息。這個問題比較簡單,因此我會請平時不愛發言的學生回答,不論他們的答案正確與否,首先我都會予以表揚和鼓勵。對于一些稍難的問題,我會請平時積極發言的學生回答,并根據他們的反饋反思自己的教學設計,調整教學方案。這樣的教學評價我認為不僅有利于教師的教,更有利于學生的學。
三、說課程設計
1.教法學法
接下來是我的課程設計部分,首先是教學與學法的選擇。
根據“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同時為達到教學目標,突破教學重難點,因此本節課我主要采用的教法是:朗讀體會法。通過范讀、齊讀、個體讀等不同的朗讀方式,訓練誦讀詩詞的能力,同時讓學生在讀中品悟詞的內容及作者情感,提高閱讀鑒賞能力。此外,我還將采用多媒體教學法及小組討論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因此本節課我主要采用的學法是: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鼓勵學習進行合作交流討論。通過師生合作,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2.教學過程
接下來是我本次說課的核心內容,說教學過程。主要分以下幾個環節進行:
第一環節:導入新課
上課伊始,我會讓學生齊聲背誦《念奴嬌赤壁懷古》,回顧蘇軾的寫作風格及人生經歷。同時指出,《定風波》同樣是作者被貶黃州時所作,但卻與前一首詩的風格截然不同。
這樣的導入可以幫助學生復習舊知,導入新知。同時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第二環節:把握詞意
首先我會請學生齊讀詩歌,并借助工具書及課文注釋,把握詞意。接著我會播放詩歌范讀錄音,讓學生在聽讀過程中發現自己朗讀的不足,并思考兩個問題:
1.小序中交代了哪些信息?
2.詞中寫了哪兩幅場景?
通過學生的回答,能歸納出小序中主要寫了:作詞的時間、地點、天氣、人物及緣由。詞中描寫了天氣由雨轉晴時兩幅場景及作者的心境。
接著我會請學生帶著感情再次朗誦本首詞,深入體會詞的內容,這一環節培養了學生的歸納能力及自學能力。
第三環節:體悟情感
在這一環節,首先我會提問:你最喜歡詞中的哪一句,原因是什么?學生大聲朗讀詞句,自由發表自己的意見,其他學生予以補充說明。接著我會指出:這首詞僅僅是在寫偶遇大雨這件小事嗎,聯系詞人的經歷可以體會到這首詞寄寓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態度和思想感情?
對于這個問題,我會采用小組討論法,將全班學生分成4人小組,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自由討論,我也會參與他們的討論并給予意見。討論完畢,請小組派代表發言,其他組的學生予以補充說明,我也會進行點評。通過師生合作能夠得出 :這首詞上片通過寫野外途中偶遇風雨一事,寄寓了作者面對人生中的風雨和坎坷超脫淡定的情懷。下片通過寫天氣放晴,回首蕭瑟,點明人生中無論遭遇多少苦難,只要坦然面對,最終都會過去這一人生哲理。
通過這一環節,學生能把握作者通過詞想要傳遞的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同時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及合作交流意識。
第四環節:學習寫法
首先我會請學生再讀本詞,達到熟讀成誦的目的。接著請學生探討,這首詞主要運用了什么寫法。舉例分析具體語句。
通過上面幾個環節的學習以及我的引導,學生能夠得出:“蕭瑟處”一句運用了一語雙關,既是寫風吹雨落的聲音,又是指人生中的坎坷。全詩運用了以小見大的寫法,從小事中見哲理。
這樣學生能更好地理解這首詞的寫作特點并學習以小見大的寫法。
第五環節:拓展延伸
我會請學生將《定風波》與前一首《赤壁懷古》進行對比,比較二者在表達思想感情方面的異同,學生思考后自由發表見解,我都會給予表揚和鼓勵。這一環節能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鍛煉他們閱讀鑒賞詩詞的能力。
第六環節:課堂小結
最后我會請學生發表本節課的收獲和體會,讓學生自己梳理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培養語言表達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第七環節:布置作業
假如你就是風雨中徐徐行走的蘇軾,設想當時的自己會想到什么,引發什么感觸。通過對這首詞展開聯想及想象,寫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
我為本節課設計的板書清楚明了,方便學生記憶。同時突出了本節課的重點,突破了難點。
四、說教學亮點
最后是我的教學亮點,我本節課的亮點主要有:首先采用朗讀體會法,通過范讀、齊讀、個體讀等不同的朗讀方式,訓練誦讀詩詞的能力,同時讓學生在讀中品悟詞的內容及作者情感,提高閱讀鑒賞能力。
其次,通過小組合作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注重指導學生小組合作,分析詞中蘊含的情感。同時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識。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新公教育為你提供更多考試資訊和招聘公告可關注微信公眾號【新公教育(cqxgjy)】查看!
下一篇:教師招聘面試:《光的折射》說課稿